流傳、相遇、碰撞正是文學與思想的對峙,成就了同一時代下不同學術共同體的流變與發(fā)展。本書收錄了文學理論家、批評家、美國比較文學奠基者勒內(nèi)·韋勒克19291963年間有關浪漫主義時期德、英、美三國文學乃至哲學領域?qū)W理關系的六篇文章,重點考察了德國哲學與批評觀念在英國和美國的傳播。針對德、英、美三國文學乃至哲學
諷喻(allegory),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從文明初興直至當代,諷喻始終是人類意義表達的基本方式--文學、藝術宗教、政治甚至商業(yè)廣告中,它無處不見。諷喻究竟如何運作?我們又該如何在當下理解它?安格斯·弗萊徹的經(jīng)典著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面而精彩的回答。閱讀此書,不啻于一次思想探險,在文學地圖里一點點探幽那或
《別爾金小說集》是普希金創(chuàng)作于1830年的第一部完整小說,是其重要的小說作品之一。全書由五篇短篇小說組成:《射擊》塑造了一個硬漢形象,并對當時貴族軍人的生活及心態(tài)做了準確展現(xiàn);《暴風雪》描寫了一場陰差陽錯的私奔、還愿償債似的終成眷屬,如同一出帶有淡淡諷刺意味的輕喜;《棺材匠》講述了主人公的一場可怕、荒誕的夢境,既與其
本書分為11章,包括但丁的生平、作品、對《神曲》的解讀,以及但丁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全書的重點是對《神曲》的解讀。作者從母狼、芙蘭切絲卡、尤利西斯、貝阿特麗采等具體形象入手,對地獄、煉獄和天堂進行解讀。利諾教授對《神曲》的解讀,深入、到位,旁征博引,對很多典故信手拈來,是典型的把書讀厚的過程。本書的最后一章(第11章)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語境中,山水具有強大的輻射力,與之內(nèi)涵相近的風景從未作為一種獨立概念和詩歌范式被探討。這種情形一直持續(xù)到19世紀末,變動的時局令山水思想顯得不合時宜,未被賦予象征和道德內(nèi)涵的風景逐漸顯露出來。1990年代以來,隨著現(xiàn)代體驗的深化,傳統(tǒng)山水思想進一步失效,更多詩人和藝術家以風景取代了山水。 本書融合藝術發(fā)展
《總統(tǒng)先生》是危地馬拉作家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的代表作,創(chuàng)作于1922年,完成于1933年,出版于1946年。該書影射危地馬拉的獨裁者曼努埃爾·埃斯特拉達·卡夫雷拉,此人曾依靠軍隊、秘密警察、高壓統(tǒng)治和白色恐怖在危地馬拉進行獨裁統(tǒng)治達20年之久。故事就從總
1924年8月,位于塘沽的永利堿廠正式出堿,開創(chuàng)了中國乃至東亞制堿史的第一頁。在創(chuàng)始人范旭東、侯德榜等人的苦心經(jīng)營下,中國基礎化工出現(xiàn)鹽、堿、酸、肥齊頭并進的局面。七七事變后,永利這個吾國唯一的化學命脈被日寇占領,與其一脈相承的久大精鹽廠和黃;瘜W工業(yè)研究社也遭受重創(chuàng)。為保存民族化工火種,永久黃千余名員工及家屬攜帶機器
百年紅學,大故迭起,爭吵不休。書中提出的十七次論爭、九樁公案、三條不解之謎,只是抽樣研究。紅學研究極易牽動人們的感情,意見不和乃至于幾揮老拳。韓文譯者將書名譯作《論證劇場: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紅學智力冒險》,可謂深得此書的精神旨趣。 俞平伯先生曾提議編一本紅學概論之類的書,此書稱得上是一本頗具規(guī)模的紅學概論。
天下兒女情多有,真情則不可多得。真情必須是把愛作為唯一考量,除此之外不知有其他,包括生與死!都t樓夢》的世界包羅萬象,動人心魄處,只在兒女真情四字。本書從真愛真情的角度出發(fā),以寶黛跌宕起伏的愛情過程為主線,細致解讀《紅樓夢》中悲天慟地的兒女真情,對寶黛及相關人物愛情心理進行解析,對愛情這一文學的永恒主題進行闡釋。對寶玉
曹雪芹是如何寫成《紅樓夢》的?《紅樓夢》曾有多少書名,它們是如何演變的?《石頭記》和《紅樓夢》是什么關系?《紅樓夢》有哪些版本?各版本的特點是什么?紅學的知識系統(tǒng)充滿讓人尋根問底的魅力。 本書展開的是《紅樓夢》內(nèi)外的兩個世界,既有《紅樓夢》前五回在全書結構上的意義、《紅樓夢》早期抄本的回前詩和回末詩對,以及書中體現(xiàn)的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