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樓自古多山,宋代即有“三山鼎秀,州臨其間”之說,郎中謝泌的“城里三山千簇寺”更是讓世人盡知。福州有越王山(今屏山)、九仙山(今于山)、烏石山(今烏山)。這些山上的摩崖石刻,潛藏著福州世家大族的故事。摩崖石刻是展示福州鼓樓的一扇窗口,是彰顯福州鼓樓區(qū)風貌,孕育未來希望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寶”。本書介紹福州鼓樓烏石、九
《老漫畫中的俄國史》是一本通俗俄國歷史讀物,為“老漫畫中的歷史”系列的一種。精選約140幅歷史漫畫,以簡潔的文字敘述歷史背景,解說漫畫的內涵和創(chuàng)作意圖,形象地敘述和再現上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下至俄羅斯帝國崩潰的過程。全書共分6個單元,基本勾勒了俄國由蒙古的藩屬發(fā)展為地跨亞歐的殖民大帝國,由歐洲“邊緣國度”發(fā)
莊士敦爵士是一位杰出的漢學家,也是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朋友和顧問,更是中英關系史上知名的人物之一,他的事業(yè)在20世紀中國留下了深刻烙印。本書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講述了這位才華洋溢的神秘人物的一生。通過對第一手資料的深入研究,作者對這位出類拔萃的多面人物及其杰出成就做出了極具可讀性的敘述,揭示了這位來自蘇格蘭的帝師光
本書是索颯對五百年前拉斯卡薩斯所著《西印度史》的選譯解讀評述!拔饔《取本褪抢∶乐拮畛醯拿。拉斯卡薩斯與哥倫布幾乎同時來到拉美大陸,原書百萬字的《西印度史》是拉斯卡薩斯親眼所見的從1492至1522年這三十年的歷史,是這段時間世界史的重要的第一手資料。本書是索颯研究員學術生涯的重要著作。
本書探討古蜀文明與以中原文明為主導的黃河文明及長江中下游文明的血緣關系,進而確立古蜀文明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中的地位;亦將古蜀文明置于全球史視野之下,由此觀察古蜀文明對推進人類文明史的作用。如果說,在中華文明起源“滿天星斗”之時,古蜀文明乃是長江上游最亮的星;那么,當中原文明崛起,引導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形成而呈現出“月明星
烏爾里希·泰希勒教授是德國高等教育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重點研究領域包括高等教育工作與世界的關系,高等教育體系的數量及結構發(fā)展,國際合作與高等教育流動,以及學術職業(yè)的研究。泰希勒教授在高等教育國際化、國際高等教育體制、高等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關系、學術職業(yè)等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本書以訪談的形式,展現了泰希勒教授近50年的學術
《文森特·凡·高:生平和作品》是“貝克通識”系列當中的重要一種。本書是一本短小精煉的凡·高傳記,對凡·高的生平和作品進行了全面的描述,展現了藝術家曲折的生活經歷,也探討了其繪畫風格的創(chuàng)新。文森特·凡·高幾次從業(yè)失敗后,27歲時才決定成為藝術家。在很長的時間里,繪畫之于他并非易事。在當時的藝術中心巴黎的兩年中,他在希涅克
本書主要研究唐宋時期的巴蜀社會,討論了巴蜀地區(qū)的治理、鄉(xiāng)村社會、士人、城市生活等多個維度的內容,探尋巴蜀地區(qū)發(fā)展的內在歷史邏輯。在研究方法上充分借鑒了城市史、歷史地理學、考古學等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研究成果,為研究唐宋政治格局和巴蜀地區(qū)的戰(zhàn)略地位提供了新的視角。此書填補了唐宋時期巴蜀區(qū)域社會史的研究空白,豐富了對唐宋歷史
《島夷志略》原稱《島夷志》,是由元代航海家汪大淵于元順帝至正九年(1349年)為當時市舶司所在地清源縣(今天泉州)的縣志(《清源續(xù)志》)所著的附錄!秿u夷志略》記述汪大淵在1330年和1337年二度飄洋過海親身經歷的南洋和西洋二百多個地方的地理、風土、物產,是一部重要的歷史地理文獻。全書共一百條﹐除末條“異聞類聚”系抄
本稿內容為中國古代文史研究前沿論文及述評。時段為中古隋唐到宋代、明代。常設欄目為專論、書評等。本期為食與貨專號,刊出文章13篇,包括專論2篇、譯文6篇、書評3篇、動態(tài)1篇。內容包括中國古代經濟思想研究的歷史進路;場域、資本與彌勒主義:唐洛陽圣善寺再考;中國奢侈的變遷——羨不足論;中國古代稻米利用與水稻種植考;魏晉南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