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是文化的根源,也是一部政書,包羅內圣外王之理,乃至天文、地理、教育、經濟、官制、刑律。在《尚書》書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化民成俗的政治措施,同時也可以窺見古代圣王法天、修德、以仁義為懷的胸襟,仍對我們當今的生活有一定的指導性。本書從為什么叫《尚書》開始講起,深入淺出,清楚明了,講了堯、舜、禹
《資治通鑒》是宋代史學家司馬光所著,其宗旨是:“關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息”,“善可為法,惡可為戒”,它猶如一面歷史的鏡子,成為歷代帝王治國的秘籍,明清兩朝的皇帝,將此書作為皇子的教本。經過時間之浪的淘洗,《資治通鑒》成為人人可以鑒往知來的大明鏡,教給人們“嘉善矜惡,取是舍非”!顿Y治通鑒:帝王的鏡子》這本書作者根據原著內
本書是“東方文化符號”叢書的一冊。西津渡,三國時期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稱為“西津渡”。三國時期,這里曾駐有孫權的東吳水師。唐代以后這里專門派有兵丁守衛(wèi)巡邏。元朝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從揚州到鎮(zhèn)江來,也是在西津渡登岸。鎮(zhèn)江自唐代以來便是漕運重鎮(zhèn)、交通咽喉,西津渡則是當時鎮(zhèn)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
《泉城文庫·傳世典籍叢書》包含歷史上有重大影響力的濟南先賢著述以及外省人士撰寫的有關濟南的重要著作,有著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對我們傳承傳統(tǒng)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義。《齊乘》是元山東濟南以東地區(qū)方志。成書于元至正年間!洱R乘》編排體例,首以橫排沿革、分野、山川、郡邑、古跡、風土、人物七大門類為綱,次以事物屬性立目
《國學句典中的領導智慧》一書旨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擷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典名句,梳理提煉領導干部應該具備的八項智慧:即天人合一的智慧、與時偕行的智慧、厚德載物的智慧、以民為本的智慧、秉公用權的智慧、見利思義的智慧、知行合一的智慧、終身學習的智慧。每一章選取傳統(tǒng)文化中那些耳熟能詳能引人哲思的經典語句,進行閱讀、梳理、
過去一百年,吉林省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發(fā)展,成就斐然。本書分五章,首次系統(tǒng)回顧吉林省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百年歷程,并圍繞“西洋與東洋”“社會發(fā)展史觀與社會進化史觀”“自然史觀與史前史問題”“勞動創(chuàng)造人理論”“進化史觀分期論與社會形態(tài)論”等唯物史觀中的重要命題,科學評估其學術貢獻,合理展望其發(fā)展前景,可為同類論
本書分為綜述、重要史料、珍聞輯要三編,涵蓋運動緣起、留法預備、向外發(fā)展、工讀生活、湖南赴法勤工儉學396人名錄、湖南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情況調查表、郭國賓獲悉赴法勤工儉學的途徑、沅江縣津貼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等內容。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張正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楚學的開山之作。本書運用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對先秦時期楚國的歷史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作者從楚人的源頭寫起,展現了楚人歷經篳路藍縷的歲月之后,得以崛起于南方,稱霸中原再到走向衰弱的歷程,揭示了楚國興衰的原因。
本書對柳州市柳城縣各鄉(xiāng)鎮(zhèn)豐富的歷史文化故事和紅色文化故事進行深度挖掘和整理。作者實地尋訪柳城縣東泉鎮(zhèn)、太平鎮(zhèn)、龍頭鎮(zhèn)、鳳山鎮(zhèn)、社沖鄉(xiāng)等十個鄉(xiāng)鎮(zhèn)的地方黨史研究者和歷史文化工作者,以及相關故事當事人及后代,采用宏大敘事與細致入微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將柳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當地革命志士的奮斗事跡娓娓道來。該書史料翔實、文風鮮
本書為慶祝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65周年而編寫。書中詳細敘述了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由來及其歷史地位、廣西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和完善等,并以大量翔實的檔案史料和豐富的歷史圖片,通過“討論和醞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籌備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宣告成立”等部分,生動呈現當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的歷史過程。全書圖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