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整編的重要著作,較為全面地呈現(xiàn)了蘇美爾泥版文獻中保存下來的神話體系,中譯本為國內(nèi)首次出版。蘇美爾人屬于一個非閃族、非印歐的民族,自公元前第四千紀開始到第三千紀末生活于南部巴比倫尼亞(在今伊拉克境內(nèi))。他們發(fā)明了楔形文字,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文明,其信仰和神話、文學影響了其后的近東宗教,包括猶太教、基督教和伊
本書是一部日本神話研究的入門之作,由日本當代比較神話學杰出代表吉田敦彥先生的兩部著作《日本神話的源流》《神話的考古學》合并而成。全書以整合視野為日本神話正本清源,認為日本神話體系包含著起源不同的諸多要素:印歐神話經(jīng)阿爾泰,以游牧民族為介,將亞歐大陸草原游牧民族神話傳至朝鮮半島,又由朝鮮傳至日本;與印歐神話并立,對日本神
本書是弗雷澤的名著和代表作之一,堪與《金枝》并稱為弗雷澤的學術(shù)“雙峰”。作者以過人的毅力、驚人的博學和獨到的眼光穿越文明與野蠻、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隔閡,用跨文化比較的方法揭示《舊約》傳說中諸多古俗和神話的本義,為讀者重新認識西方文明之源及其與異文化的關(guān)系開啟知識全球化的大視野,也為后人繼續(xù)思考人類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提
本書共分上下兩冊。全書是對一百年來神話學歷史的回顧,展示了中國神話學所走過的道路和所取得的學術(shù)成就。本書共選錄了1903-2000年間99位中國學者撰寫并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的中國神話學研究文論115篇。
本書收錄了史料中的龍見事件。全書共五章,內(nèi)容包括:龍見天意、龍見天象、龍見天氣、龍見天性、龍見天下。
本書內(nèi)容共分四章,包括:“對與錯—宇宙意義的線索”“信念”“行為”“人格之上”。具體內(nèi)容包括:人性法則;若干異見;人性法則的真實性;法則背后是什么;我們不安的理由等。
本書主要就玄武信仰的源起與演變、玄武原始形象與其審美造型、玄武信仰與周桃故事的互染及周桃斗法故事的藝文演出及其流變等作歷時性的追蹤,以期詮釋玄武信仰源起與流變的內(nèi)外動力。
古代米諾文化通常被視為古代希臘文明的鼻祖,但本書卻表明,米諾時代的克里特與其地中海東部的近鄰保持著一種頻繁而有力的互動。傳統(tǒng)觀念認為,古克里特人是古希臘人引以為豪的土著祖先。與此恰恰相反的是,南諾·馬瑞納托斯將古代克里特置于地中海東部世界的語境中,對其做了重新考察。本書作者通過分析米諾神話圖像體系及其與敘利亞、安納托利
本書中運用人類學神話研究方法,針對神話傳承集團的祭祀儀式、神話表達的神圣性含義等展開深入探討,嘗試聯(lián)系傳承集團的生產(chǎn)活動和政治活動解開隱藏在神話中的“歷史密碼”。在考察巫俗神話版本及變異情況的內(nèi)容中,分析各類神話的結(jié)構(gòu)和含義;在研究建國神話、佛教傳說中的天神與水神矛盾關(guān)系過程中,揭示出韓國神話的“天神-水神信仰體系”;
本書的研究對象為國內(nèi)外學者在認知領(lǐng)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比如神話圖像與權(quán)力的建構(gòu)、神話思維與科學思維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神話與生物社會學之間的關(guān)系、神話與文明起源等等。通過對國內(nèi)外認知神話學前沿性成果的研究,書中深入闡釋了神話理念與神話思維對于人類認知系統(tǒng)的塑造性作用,以及認知世界對神話理念的繼承與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