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中國文學中最有成就的瑰寶之一,它匯萃前代文學的精華,以尖新潑辣、雅俗兼容為特點,代表著我國傳統(tǒng)韻文發(fā)展的又一高峰,在歷代讀者當中有著廣泛的知音。本書選收元代詩歌近三百首,是一本選目精審、賞析精到具有辭典功能的古典文學讀本。還特別參酌了中小學教材古詩文必讀和選讀篇目,對原有輯選的主要是散曲和小令的篇目做了補充,將讀
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實為經(jīng)典。然為時世風俗所限,受詩家清規(guī)所囿,所列篇章,自是當時詩家目光。本社延續(xù)拓展以《唐詩鑒賞辭典》為代表的文學鑒賞辭典的風格和品牌,仍以三百為數(shù),遠紹《詩經(jīng)》三百篇的傳統(tǒng),近承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的精華,又參酌其他選本與新版課程標準,不用體式分類,唯取佳作入選。更請國內(nèi)
本冊宋詞三百首為詞學界傳世經(jīng)典選本,問世百余年來,膾炙人口,所選宋代的詞人詞作,涵蓋各家各派,全面精到。從北宋柳永、歐陽修、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等詞家巨擘,到婉約本色當行的李清照、周邦彥等,其他如豪放派的風云人物如南宋辛棄疾、張元幹、張孝祥等,皆如數(shù)家珍,魅力無限,一窺宋代詞林盛況。每篇詞作由古典文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夏承
魯迅,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本書采用文體學、敘事學、計量文獻學、文化學、傳播學等學科的方法,對魯迅小說的三個譯文,即楊憲益與戴乃迭譯文、威廉·萊爾(WilliamLyell)譯文、藍詩玲(JuliaLovell)譯文進行了綜合的比較。主要內(nèi)容包括:三個譯文的文體風格區(qū)別,敘事傾向性特征
本書是駱玉明教授從魏晉時代的歷史背景切入,深度分析《世說新語》的著作。全書共分13章,亦為作者解讀《世說新語》的13個側(cè)面,其中包括彼時皇權與士權的關系、英雄與名士的異同、名教與自然的分疏、莊子哲學對時人的影響、藥和酒的文化、清談的風氣、士人的理想人格、士族的婚姻家庭及女性的風采,等等。還原了《世說新語》及其時代政治結(jié)
《西廂記》是元雜劇大家王實甫的代表作,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問世以來,受到學術界、戲劇界及社會輿論各方面的重視。明清時期,有關《西廂記》的校注本、評點本、插圖本刊行達數(shù)百種之多,成為我國古典戲曲中版本最多、流傳最廣的一部劇本!段鲙洝犯桧灹艘詯矍闉榛A的結(jié)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聯(lián)姻方式,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
《定庵詩話》是近代云南著名學者由云龍的一部重要詩學著作。本書是以云南省圖書館藏《定庵詩話》為底本,以張寅彭主編《民國詩話叢編》第三冊沈蘅仲、王淑均校點《定庵詩話》為參照,進行詳細?、注釋和箋補,也是《定庵詩話》的首次系統(tǒng)整理和箋證。
《巴格達斜陽》一書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弋舟的一部長篇力作。它講述了北方小城鎮(zhèn)姑娘叢好從一名齒輪廠技校肄業(yè)懵懂少女成長為作家的故事。主人公因男生的一個迅捷有力的動作而對其產(chǎn)生興趣進而與之戀愛、分手,接著遠走南方,并遇到了一名文學愛好者,由此開始閱讀、創(chuàng)作,最終成為一名作家并找到了自己人生方向。叢好在經(jīng)歷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后,
"《萬物有靈》是主打“愛與感動”的動物主題溫情短篇故事集,選取真實發(fā)生、讓人淚目的動物事件,用細膩溫柔的筆觸,從動物的視角出發(fā),以講述童話故事一般的口吻,講述動物與人類、動物族群之間、動物與自然的故事,帶我們逐步了解動物如何像人類一樣組建家庭,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以應對生存挑戰(zhàn),如何拼盡全力只為了保護下一代……孩子們讀后
本書利用敦煌、吐魯番、木鹿城等絲綢之路重鎮(zhèn)出土的梵漢寫卷,從故事、詩詞、典故、變文、壁畫等資料中,爬梳出隱含於內(nèi)的中印文學與文化的元素,尤其是多語種民間故事跨時空的不同形態(tài)及其跨文化的流變軌跡;將中古絲路的中印文學交流以及多元文化相遇的活動,放到橫跨亞歐大陸的廣闊背景和長時段中去考察,全面揭示相關民間故事的文本及其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