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研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2021)的學術專著尚付闕如,本書又望成為該研究領域的引路之作。該書主要從共同體的理論視角來探究古爾納小說中的難民書寫。在對相關理論和背景作梳理和介紹之后,本書分四個部分進行詳細論述:一、通過《天堂》《來世》以及其他小說文本分析東非社會中所存在的壓迫、剝削和奴役,比如隱性奴隸制、殖民創(chuàng)傷
在當下全球化和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溝通方式的新時代歷史語境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在中國的發(fā)展均受到歷史進程諸多因素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作為跨文化研究和跨學科研究的比較文學也遇到了諸多難以突破的問題。不僅許多文學理論概念、傳統(tǒng)闡釋文本的評論模式及方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zhàn),世界文學經(jīng)典研究及教學同樣也遇到了諸多新的難題。由于諾貝爾
有些人活著是為了行走,雷諾和茂斯卻因行走而活著。雷諾·溫恩知道丈夫茂斯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她只知道一種治療方法——它以前奏效過一次,但茂斯的健康狀況還能支撐和她一起開始另一次療愈之旅嗎?憤怒角路線(CapeWrathTrail)是綿延200多英里,穿越蘇格蘭最偏遠的山脈和湖泊,地形復雜。但荒野的誘惑
書稿選編者以開闊的視野和專業(yè)的標準,在外國詩的海洋中,為孩子篩選出了近三十個國家,七十余名詩人的一百首詩。詩人中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彌爾頓、里爾克、狄金森、米斯特拉爾、葉芝等,還有不為世人熟知、偏冷門的杰弗里、梅爾、佐佐木信綱……每一首詩都富有強烈的情感、獨特的形象和鮮明的畫面,比如日本詩人佐
本書講解了24位文學史上著名的女性形象,通過敘述這些女性的人生,重新品讀作家筆下那些有血有肉的女性人物,她們不服從命運的安排,選擇勇敢地面對充滿波折的人生。這些女性雖然是虛構的文學形象,但是幾百年來影響深遠,她們身上有著很多普通人的影子,當命運不公,依然想要自己掌控命運,當自己生活的主人。
本書聚焦不同時代文學批評領域的前沿話題,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的廣闊視野下,關注富于時代性的文學話題。在線性時間的批評文本中,了解中國現(xiàn)當代熱門作家莫言、余華、格非、張怡微等的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探望世界文學經(jīng)典文本中的人事物象。在中西文本的對比剖析中,作者不僅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中國作家在汲取西方有益經(jīng)驗、激活傳統(tǒng)資源、破立并舉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
《從感性走向理性:城鄉(xiāng)規(guī)劃空間與管理視角下的文學作品解讀》是基于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鄶艷麗教授開設的“城市總體規(guī)劃原理”與“城市總體規(guī)劃實踐”課程形成的系列教學作品集,綜合運用城鄉(xiāng)規(guī)劃和公共管理的相關知識,從空間和管理兩個視角對眾多文學名著進行分析,呈現(xiàn)了學生嚴謹?shù)耐蒲苓^程和思維邏輯,形成了師生獨特的理性思考
中國文學研究有著十分豐厚的學術積累,形成了自己的學術傳統(tǒng),但這也意味著取得大的突破越來越困難。如何走出文學研究的瓶頸狀態(tài),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推動中國文學研究持續(xù)深入的進行,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書所收文章無論是研究古代作家還是研究現(xiàn)當代作品,都是著眼于這一問題展開。本書所收文章涉及詩文、小說等文體,視野開闊,
本書從重要概念入手,通過具體的文學作品和代表性作者,重新解構了象征主義的構成與矛盾,并借助文藝學的眼光從更廣闊的的視角對象征主義的基本概念、術語進行追問和分析,充滿個性的思考,是一部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專著,不僅能成為外國文學教學與研究者、文學工作或愛好者的重要讀物,也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文學理論教學與研究者的參考書。
本書是西方文學思潮發(fā)展史論叢中的一本,該叢書立足于反思性、超越性、原創(chuàng)性、建設性和系統(tǒng)性,力圖對西方文學思潮和西方文學的演進做正本清源的梳理。本書以19世紀唯美主義文學思潮為研究對象,從哲學、美學、藝術史、社會生活變遷以及東西文化交流等方面探究唯美主義思潮發(fā)生語境,梳理唯美主義在19世紀主要歐美國家的發(fā)展譜系,兼顧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