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左傳》的記事為基礎,偶爾也參考其他文獻如《國語》《史記》、諸子著作中的相關內容,以春秋時代爭霸為主線,講解整部《左傳》記載的二百四十多年間各諸侯國的重大史事。 《左傳》里記載的史事頭緒紛繁、內容離散,一般讀者不便把握前后的因果聯系,因此,本書在完全忠實于《左傳》原書原文的情況下,將相關史事的零碎記載抽繹出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的抗戰(zhàn),是全民族抗戰(zhàn)的重要組成部分。戰(zhàn)事吃緊時期,滇緬公路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交通運輸生命線,而天塹怒江之上能夠承載汽車通行的橋梁只有一座——惠通橋。在第一次入緬作戰(zhàn)期間,惠通橋維系著十萬遠征軍的兵力輸送和物資補給;戰(zhàn)事失利后及時爆破惠通橋,為避免形勢危殆構筑起一道戰(zhàn)略防火墻。在滇
本書為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集刊,是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古代中國文史研究前沿高水平成果的展示平臺。不僅有海內外學者有代表性的研究論文,也有學科綜述,對于集中了解相關學科研究的現狀具有重要價值。內容為中國古代文史研究前沿論文及述評。一年四期,每期均集中一個主題,或為文學領域,或為史學
《新時代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兩創(chuàng)”研究》是關于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研究著作。本書先是深入探討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概念、價值、衡量標準和內容,詳細解讀了“兩創(chuàng)”方針的內涵、必要性、原則、維度和限度;接著探討了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兩創(chuàng)”的目標指向、基本任務和環(huán)境要素,以及在新時代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
《春秋正傳》系明代大儒、心學家湛若水解說《春秋》的著作,該書批駁了《春秋》三傳以及胡安國等歷代經學家總結的“《春秋》義例”,認為這些義例繁瑣而且支離,遮蔽了孔子寄予《春秋》的大義。因此,該書主張“核諸實事”,在考訂春秋史事的基礎上理解《春秋》。該書大膽地批判前人的權威說法,不僅在《春秋》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可以視為
2023年12月19日,在“長干古城——南京西街遺址重要考古成果專家論證會”上,權威專家認定,在南京西街發(fā)現的“越臺環(huán)壕聚落”應稱“長干古城”,始建于3100年前的商、周時期。這是南京歷史考古和研究的重大突破。 本書開篇從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北圖霸業(yè)建造越城和長干古城的驚天發(fā)現說起,追溯南京文化的源頭:從新石器
20世紀初,戲曲研究作為文學藝術的獨立學科逐步開展起來以后,一些戲曲研究家開始注意了戲曲史料、論著的搜集整理及輯佚工作,陸續(xù)把它們匯編起來,刊刻或排印成書。最早刊印的是1917年武進董康輯刻的《讀曲叢刊》,通行本收入元代鐘嗣成《錄鬼簿》等古典戲曲史料、論著7種,系采用善本重新刻印。其后有海寧陳乃乾于1921年、1952
上海婦女報刊是指以婦女為主要讀者對象,以婦女問題、婦女文化、婦女教育、婦女生活等為主要內容,在上海創(chuàng)刊且編輯發(fā)行的報刊。本文通過全面系統梳理1898~1949年間的上海婦女報刊,論述近現代上海婦女報刊的變遷軌跡、發(fā)展特點與發(fā)展規(guī)律。本文在縱向上,以上海城市與婦女報刊的互動以及婦女報刊自身發(fā)展邏輯為分期依據,分為五個時期
本書分析了中國歷史中自三代五帝到明清的22個流行野史傳聞,通過情景再現、史料爬梳、邏輯推理,揭開流行野史中的歷史真相。 秦始皇生父是不是呂不韋?宋太宗是不是弒兄篡位? 鄭和下西洋是不是為了尋找建文帝?雍正即位是不是矯詔奪嫡? 假扮公主二十多年卻無
假如你是原始社會的首領,你要如何帶領一群人荒島求生? 假如你在魏晉南北朝玩模擬經營,要用什么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勢力? 假如你回到明朝當皇帝,要怎樣分配屬性點才能在對抗群臣時取勝? ………… 看似無厘頭的小游戲,背后全是重要的歷史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