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思想代表過去中國人所向往的一種人生境界,超乎飲食男女、形骸物欲。神仙世界處處洋溢著詩情畫意,蕭史吹簫引鳳、呂洞賓朗吟題詩、八仙過海……自然的美景淑氣,神仙的變化莫測,強烈的道德感,先民深心里的愿望和夢想,構成一幅奇妙的神仙長卷。本書據(jù)王世貞《列仙全傳》改編,講述神仙故事,反映天人合一的和
靈巖寺,始建于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位于山東濟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長清縣萬德鎮(zhèn)靈巖峪方山之陽。自東晉開始創(chuàng)寺,佛圖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滅法,佛事遂廢,至孝明帝正光年間(520~525)再興。正光元年(520)法定禪師來此游方山,愛其泉石,重建寺院,逐漸興旺。此后,唐、宋、
《羌族〈刷勒日〉唱經(jīng)》分成上下兩冊,以目前保存為完整、材質(zhì)古老的尼媧許《刷勒日》為底本,用圖文對照的形式,將每幅圖與其對應的唱經(jīng)對照展示。原書共72組圖,對應唱經(jīng)72段,應傳承人肖永慶要求,該書公布60組圖、60段唱經(jīng)。為方便讀者理解,書中的唱經(jīng)采用原句記音、直譯、意譯三種方式排列,每段結束后有一段注解。這些唱經(jīng)的內(nèi)容
《羌族〈刷勒日〉圖經(jīng)初釋》介紹了《刷勒日》的概況、傳承人、思想體系、重要價值等,首次圖文對照展示了《刷勒日》的不同版本,并簡要介紹了其中蘊含的古羌人源流、歷法、習俗、信仰等方面的知識,如羊毛索卦、五行觀、十二愿、禮斗儀式、禹步舞等等,還在附錄中講述了作者參與搶救保護《刷勒日》的事跡以及國家檔案局、四川省檔案局、阿壩州政
本書是一部從佛教發(fā)展角度展現(xiàn)山西信仰文化發(fā)展歷程的著作。作者詳細考證了自東晉初年、后趙起佛教傳入山西、經(jīng)北朝、隋唐到宋元明清一干多年的發(fā)展歷史,橫向考察了歷代山西佛教高僧活動、寺廟的興建、宗派的傳承、佛事活動以及佛教與社會的關系等問題,歷史地、全面地展現(xiàn)了山西佛教的發(fā)展樣貌及其特征。
本論文集為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第四十五期"佛法與方法:明清佛教及周邊"訪問學者工作坊的論文集,內(nèi)容為明清佛教及多元宗教的研究集成,涵蓋了今天國內(nèi)外學界對明清宗教文本、歷史、義理等多方面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集的特點有敘事上的突破,堅持研究人物-事件-材料的佛教史基本方法,確保在研究數(shù)量上有繼續(xù)的提升和推進,同時關注
本書以黃道十二星座為重點線索,以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一生為核心,講述希臘神話中有關星座傳說的故事由來,并賞析表現(xiàn)故事的經(jīng)典西方藝術作品。作為神王宙斯與凡人公主阿爾克墨涅之子,赫拉克勒斯神勇無比,完成了十二項功績替人類掃除了眾多妖魔怪獸,參加了阿爾戈號遠征,解救了普羅米修斯等。他富于反抗精神,在他的一生中與天地、魔獸、人類
本書是浙江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潘興旺主編,收錄了由浙江省基督教兩會為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fā)起70周年”而主編的相關研究成果。收集了國內(nèi)基督教界專家學者的關于基督教中國化的論文約20篇。作者方希望通過此論文集引發(fā)中國基督徒思考怎樣繼續(xù)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現(xiàn)行宗教信仰自由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政策與相關問題,從
道教上清派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是創(chuàng)派于江蘇茅山的道教形式,唐代以降正式以“上清經(jīng)箓”列為“三山符箓”之一。該著試圖以敘述的方式,總體的視野,從道教上清派文化特點、歷史過程、人物春秋,由教派東晉初創(chuàng),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為讀者提供道教上清派全覽,概觀性的著作!督萄苌锨濉酚伞肚把浴芬韵路稚舷戮,上卷《神
佛教中國化是中國佛教史、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在1000多年的時間里,佛教與中國本土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思想體系,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本文選擇了佛教中國化過程中的11個個案,其時間范圍,從南梁時期達摩祖師來中國創(chuàng)立中土禪宗,到現(xiàn)代太虛法師、趙樸初先生等人創(chuàng)立“人間佛教”,前后大約1500多年。本書以佛教中國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