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中醫(yī)“治未病”理論為基礎,從中醫(yī)體質學入手,全文分四個章節(jié)詳細闡述了中醫(yī)對冠心病的病名流源考辨、病因病機、診斷、辨證分型及日常調護的關鍵點;著重介紹了冠心病患者的常見體質類型,并詳盡描述了針對不同體質的冠心病患者的藥膳、藥茶、中藥、功法鍛煉及自我穴位按揉方法,同時也介紹了冠心病常見合并癥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讓讀者對冠心病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并進一步通過自身日常生活調護及中醫(yī)特色診療法防治冠心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第一章
總論
冠心病相關基礎知識
冠心病的概念、癥狀及分類
概念
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或阻塞,或動力性血管痙攣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死)的心臟病,統(tǒng)稱冠狀動脈性心臟。ê喎Q冠心。,亦稱缺血性心臟病。既往冠心病僅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臟病,現(xiàn)在明確地提出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引起的心肌損害也稱冠心病。也就是說,冠心病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HD)和冠狀動脈性心臟。–AD)。
癥狀
冠心病的表現(xiàn)多種多樣,可無明顯臨床癥狀,典型者多于勞動或興奮時,受寒或飽食后突然發(fā)作疼痛,疼痛部位位于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心前區(qū),亦可波及大部分心前區(qū)或上腹部,沿手臂內側至小指端,并可放射至肩、上肢、頸或背,尤以左肩或上肢由前臂內側直達小指或無名指較多見。同時可伴有頭暈、氣促、汗出、寒戰(zhàn)、惡心、嘔吐及暈厥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因為心力衰竭而死亡。
分類
根據(jù)冠狀動脈的部位、范圍、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發(fā)展速度、范圍和程度的不同,冠心病分為無癥狀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心肌病型、猝死型5種臨床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