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了19091949國家圖書館中國學文獻典藏、整理研究、學術服務以及文化交流互動的發(fā)展歷程,深刻揭示這一文化中樞在中國現(xiàn)代學術體系與中國學互動中的獨特地位。在動蕩時局中,國家圖書館以中華文化之寶庫,中外學術之重鎮(zhèn)為使命,發(fā)揮不遺余力的搜采精神,奠定今日中國學文獻收藏的堅實基礎。書中通過一系列豐富的案例和詳實的史料,生動展示出國家圖書館在促進中國學學術研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詳盡闡述其在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和學者之間的深入互動與合作。
作為一部集文獻學、國家圖書館業(yè)務發(fā)展史、中國學學術史和文化交流史于一體的綜合性著作,本書清晰勾勒出這一時期國家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軌跡,還原其如何在中西碰撞、古今激蕩中構建起圖書館現(xiàn)代化的基礎架構,并以中國學為核心,反映其在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發(fā)展的歷程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豐富成果,對于研究圖書館事業(yè)、中國學以及近現(xiàn)代學術史等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尹漢超,2009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碩士,現(xiàn)為國家圖書館海外中國問題研究資料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館員,世界漢學大會理事會青年委員,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海外漢學研究分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中國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海外中國學文獻學、海外中國學學術史、南海史地研究等。出版《海外中國研究中文書目:19782018》《南海圖籍錄:外國卷》,參與編纂《國外中國研究著作選目提要20152020》《海外中國研究年鑒2021》等,發(fā)表《〈國際漢學〉誕生記》《民國時期袁同禮對中國學研究的貢獻》《新時代海外中國問題研究資料中心的職能定位與思考》等多篇論文。
前 言 001
初衷與緣起 002
入局與出局 003
收藏與服務 005
交流與互動 008
史料與方法 010
第一章 何謂國家圖書館?何謂中國學? 013
第一節(jié) 國家圖書館的演變 015
一、國家圖書館文獻中的演變 015
二、國家圖書館館名的演變 021
三、結語 037
第二節(jié) 何謂中國學? 042
一、清末民國視角下的中國學 043
二、國家圖書館視角下的中國學 050
第二章 中國學文獻采訪 059
第一節(jié) 外文文獻入華與近代圖書館的產生 061
一、漢唐時期外文文獻的傳入 061
二、明清時期外文文獻的傳入 062
三、甲午戰(zhàn)爭之前外文文獻的傳入 064
四、甲午戰(zhàn)爭之后外文文獻的傳入 068
第二節(jié) 京師圖書館時期的外文文獻采訪 072
一、京師圖書館時期外文文獻采訪方針 072
二、京師圖書館時期文獻采訪組織 074
第三節(jié) 莫理循藏書東流與中國學文獻采訪 078
一、莫理循藏書的形成 078
二、莫理循文庫東流 082
三、莫理循文庫東流的反響 085
四、莫理循文庫東流對圖書館的影響 086
第三節(jié) 國外漢學對中國學文獻采訪的影響 093
一、國學漢學始相逢 094
二、角勝之心志飛揚 096
三、他山之石堪為礪 099
四、圖強奮進使命當 104
第五節(jié) 平館時期的中國學文獻采訪 108
一、外文文獻采訪機構的設立 108
二、中國學文獻采訪方針的確立 117
三、采購經費的變化 124
四、中國學文獻采訪的方式 135
第六節(jié) 平館時期西文中國學特色藏書 180
一、羅斯藏書 180
二、穆麟德藏書 184
三、普意雅藏書 189
四、畢德格舊藏 191
五、瑪利亞先生藏書 193
第三章 中國學文獻的整理與服務 195
第一節(jié) 中國學文獻的分類和編目 197
一、清末民初時期圖書分類法的演變 198
二、京師圖書館時期外文文獻的分類和編目 202
三、北京圖書館時期外文文獻的分類和編目 206
四、平館時期外文文獻的分類和編目 210
五、中國學圖書的分類和編目 214
第二節(jié) 中國學的閱覽參考服務 218
一、中國學文獻閱覽服務 218
二、中國學文獻參考服務 221
第三節(jié) 中國學文獻目錄編制 233
一、編制中國學文獻目錄的緣由 233
二、綜合性中國學目錄 237
三、專題性中國學目錄 248
四、調查性中國學目錄 253
五、編譯性中國學目錄 262
第四節(jié) 刊物中的中國學:以《圖書季刊》中文本為例 266
一、創(chuàng)刊緣起 268
二、刊物初創(chuàng) 276
三、首次復刊 292
四、再次復刊 322
第四章 國家圖書館與國外漢學界的交往:19091949 337
第一節(jié) 國家圖書館與法國漢學界的交往 339
一、從京師圖書館沙畹贈書看法國早期漢學的發(fā)展 340
二、伯希和與國家圖書館 349
三、王重民與法國漢學家的交往以戴密微為中心 378
四、異國館員杜乃揚 391
第二節(jié) 國家圖書館與德國漢學界之間的交往以中德學會為中心 400
一、中德學會成立的歷史背景 401
二、鄭壽麟與德國研究會的成立 403
三、平館與中德學會 406
四、平館支持學會原因之探討 416
五、中德學會對平館的影響 419
六、思考與啟示 421
第三節(jié) 國家圖書館與美國漢學界的交往 423
一、平館友人:勞費 424
二、君子之交:顧立雅 428
三、文匯互鑒:費正清 434
四、文化媒介:賽珍珠 445
五、文化津梁:國家圖書館對美國東亞圖書館中文收藏的貢獻 450
六、結語 460
參考文獻 467
人名索引 505
后 記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