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章作為全書的導論,闡明了政治哲學的特點與基本問題、道德哲學的基本領(lǐng)域及其與政治哲學的關(guān)系、政治社會的定義以及作為理想理論的政治哲學存在的意義。第二章的主題是如何證成一般的政治社會尤其是國家。西蒙斯首先澄清何為證成政治社會或國家,然后結(jié)合洛克、功利主義、康德尤其是霍布斯的理論討論了如何從道德與明智的角度證成國家,最后還討論了傳統(tǒng)無政府主義的基本觀點并對其進行了批評。第三章的主題是政治義務(wù)。西蒙斯首先說明了政治義務(wù)問題及其與政治合法性、正當性之間的關(guān)系,并從特殊與一般、自愿與非自愿這兩對范疇出發(fā)對義務(wù)與責任這兩種道德要求進行了一般性討論。西蒙斯隨后引出并評論了政治義務(wù)問題研究的三種進路:團體解釋、互動解釋和自然責任解釋。第四章的主題為正義。主要討論了優(yōu)績主義、功利主義、政治自由主義、資格正義、馬克思主義、社群主義等正義理論。第五章的主題是民主,討論了民主的內(nèi)在證成及其合法性、代議制民主受到的批判,以及當代參與式民主的發(fā)展。第六章的主題是國際政治哲學,重點處理國際社會的自然狀態(tài)、領(lǐng)土權(quán)、民族自決及國際正義理論等議題。
《政治哲學導論》系當代政治哲學家約翰·西蒙斯的代表性著作。本書用六章討論了政治社會與政治哲學的國家合法性與政治義務(wù)、社會正義、民主和國際政治哲學問題。作者圍繞著這些重大問題上的主要哲學立場和理論展開了深入淺出的論述,在結(jié)合著名哲學家的論證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以數(shù)個主要議題為主線,兼及古今重要學者對諸議題討論的學說史考察的政治哲學導論性著作并不少見。盡管如此,本書在同類著作中依然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在主題、人物、著作的選取上,展現(xiàn)出西蒙斯所服膺的英美分析進路政治哲學傳統(tǒng)。本書文字流暢,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是一本難得的政治哲學入門和研究的必bei書目。
約翰·西蒙斯,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哲學教授與法學教授,先后畢業(yè)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康奈爾大學。著有《道德原則與政治義務(wù)》《證成性與正當性》《洛克的權(quán)利理論》等。
毛興貴,北京大學哲學博士,西南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牛津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長期從事道德哲學與政治哲學的教學、研究與翻譯工作。出版專著、譯著10余部,在《哲學動態(tài)》《世界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譯文2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
施戈楊,西南大學哲學系碩士,主要從事西方政治哲學研究。
致謝
前言
第一章 道德和政治
第一節(jié) 政治哲學
第二節(jié) 道德哲學
第三節(jié) 政治社會
第四節(jié) 政治哲學的問題
第五節(jié) 理想和非理想
第六節(jié) 關(guān)于本書
第二章 國家?
第一節(jié) 為什么要有政治社會?
第二節(jié) 證成國家
第三節(jié) 霍布斯式的博弈
第四節(jié) 無政府主義的質(zhì)疑
第三章 義務(wù)
第一節(jié) 政治義務(wù)問題
第二節(jié) 證成義務(wù)
第三節(jié) 團體、互動與自然責任
第四節(jié) 再論無政府主義
第四章 正義
第一節(jié) 政治哲學中的正義
第二節(jié) 功利與平等
第三節(jié) 羅爾斯論正義
第四節(jié) 優(yōu)點與資格
第五節(jié) 批判性傳統(tǒng)
第五章 民主
第一節(jié) 證成民主
第二節(jié) 民主與義務(wù)
第三節(jié) 多數(shù)派與代表
第四節(jié) 參與和審議
第六章 國家的世界
第一節(jié) 一個國際自然狀態(tài)?
第二節(jié) 合法性與領(lǐng)土
第三節(jié) 自決與脫離
第四節(jié) 干預(yù)與援助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