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博雅教育是一門古老的、具有濃厚人文主義色彩和教育實踐品質(zhì)的、以教化人為目的的學問或?qū)W科。19世紀以來,隨著自然科學的迅猛發(fā)展,人們以“人文學”稱呼博雅教育,并把它與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并列,將其視作一個由多種學科構成的、跨學科的學科群。然而,國內(nèi)外關于博雅教育的論著較為缺乏,國內(nèi)關于它的術語、概念尚未統(tǒng)一,國外關于它的具體研究對象也不明確。基于此,本書以剖析“博雅教育”“人文學”這兩個貫穿整個西方乃至人類文明史的關鍵詞為切入點,集中探究了西方博雅教育的歷史生成與當代建構問題。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1.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巴丹吉林沙漠巖畫圖像語言及美學品質(zhì)研究"負責人,課題編號15AF002,結(jié)項(本書依托項目)
2.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賀蘭山巖畫研究",編號05BF042,結(jié)項,負責人;
3.廣東省普通高;A類研究重大項目"國外龍學文獻整理與研究"負責人
目錄
前言
導論 1
上編
歷史生成:19世紀之前西方博雅教育思想及其實踐
第一章 原始淵源:兩河文明自由人教育 21
第一節(jié) 蘇美爾人 22
第二節(jié) 神的仆人 28
第三節(jié) 人的神性 32
第四節(jié) 文化人 36
第五節(jié) 自由人 41
小結(jié) 45
第二章 智者技藝:拯救不朽靈魂 46
第一節(jié) 教化的人 47
第二節(jié) 凈化靈魂 49
第三節(jié) 實踐哲學 54
第四節(jié) 認識自己 59
第五節(jié) 人性學問 64
小結(jié) 79
第三章 熱愛自己:古羅馬時期的自由藝術 81
第一節(jié) 追求智慧 82
第二節(jié) 理性能力 88
第三節(jié) 自由意志 91
第四節(jié) 通識教育 98
第五節(jié) 內(nèi)在的我 100
小結(jié) 111
第四章 學科建構:15 世紀意大利人文教育 112
第一節(jié) 七藝與大學教育 113
第二節(jié) 古代文化再生 120
第三節(jié) 人文教育興起 133
第四節(jié) 多元文化身份 146
第五節(jié) 自我救贖 150
小結(jié) 159
第五章 文化力量:博雅教育一慣性 161
第一節(jié) 理性人文學者 162
第二節(jié) 自我化與無我化 166
第三節(jié) 教育改革與實踐 174
第四節(jié) 人文教育的傳播 180
第五節(jié) 新文化模式 185
小結(jié) 190
下編
當代傳承:19世紀以來西方博雅教育思想及其實踐
第六章 名異實同:六種博雅教育 195
第一節(jié) 人性與教育 196
第二節(jié) 綜合性與書本化 199
第三節(jié) 人的教育與非實用性 203
第四節(jié) 悠閑的貴族教育 206
第五節(jié) 跨學科博雅教育 210
小結(jié) 213
第七章 分離與重組:學科嬗變 214
第一節(jié) 自然科學與精神科學 215
第二節(jié)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217
第三節(jié) 符號形式與人類文化 220
第四節(jié) 人文科學與科學 224
第五節(jié) 科學與學科 226
小結(jié) 232
第八章 解構與重構:西方持續(xù)的經(jīng)典論辯 233
第一節(jié) 人文學與自然科學 234
第二節(jié) 新工具與新科學 237
第三節(jié) 科學文化與文學藝術 239
第四節(jié) 文化學說 245
第五節(jié) 理想人的教育 247
小結(jié) 250
第九章 回歸基本:傳承與揚棄 252
第一節(jié) 美國通識教育 253
第二節(jié) 自由教育與人文學 257
第三節(jié) 自由藝術與人文學 260
第四節(jié) 文化群與個人文化 265
第五節(jié) 多元一體 270
小結(jié) 276
第十章 交叉與融合:四大學科群 277
第一節(jié) 超學科群 278
第二節(jié) 人文學的特質(zhì) 282
第三節(jié) 整體人文學 288
第四節(jié) 被遮蔽的科學 292
第五節(jié) 全球人文學教育 296
小結(jié) 304
結(jié)語 305
后記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