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集中反映了明代中國在古代絲綢之路上達到的新高度,成為人類航海史上的巔峰時代。本書作者長期耕耘明史,在經(jīng)濟史、中外關系史等領域卓有建樹。本書將作者在鄭和下西洋領域30多年爬梳整理文獻史料的研究論稿結集展現(xiàn),以饗讀者。論稿收錄中文40篇,外文5篇。其中中文論稿分為史實考析、回眸思考、史料開掘、意義闡釋、文化視域、全球視野六部分,外文論稿另附其后。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兼任北京大學明清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故宮博物院明清宮廷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委員;并兼任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海交史研究會副會長
目錄
自序:不懈的追求 i
史實考析
鄭和下西洋與明初海上絲綢之路——兼論鄭和遠航目的及終止原因 3
鄭和下西洋與明中葉社會變遷 18
從明中葉華南地區(qū)看鄭和下西洋的社會效果 40
鄭和下西洋與亞洲國際貿(mào)易網(wǎng)的建構 54
鄭和下西洋終止相關史實考辨 65
明代內(nèi)官第一署變動考——以鄭和下西洋為視角 83
中國與非洲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伊本·白圖泰與鄭和的航海記憶 101
馬六甲海峽崛起的歷史邏輯——鄭和七下西洋七至滿剌加考實 113
回眸思考
關于鄭和研究的再思考 129
歷史之弦也可以這樣撥響 141
鄭和下西洋研究百年回眸 146
鄭和下西洋:歷史價值與現(xiàn)實啟示 156
史料開掘
明鈔本《瀛涯勝覽》與鄭和寶船尺度 165
鄭和下西洋研究又有重大發(fā)現(xiàn)——馬歡《瀛涯勝覽》兩卷本 169
馬歡《瀛涯勝覽》源流考——四種明鈔本《瀛涯勝覽》?庇 173
新發(fā)現(xiàn)《鄭和寫經(jīng)》初考 200
明代馬歡《瀛涯勝覽》版本考 216
15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貨幣新探 261
意義闡釋
釋“西洋”——鄭和下西洋深遠影響的探析 283
鄭和下西洋:永恒的輝煌 299
鄭和與滿剌加——一個世界文明互動中心的和平崛起 306
從“西域”到“西洋”——鄭和遠航與人類文明史的重大轉(zhuǎn)折 320
明代北京的盛會:“萬國來朝” 338
明代中國國際秩序的演繹 348
鄭和七下印度洋——“那沒黎洋” 362
15世紀印度洋國際體系的建構——以明代“下西洋”親歷者記述為線索 383
文化視域
鄭和下西洋資料的新發(fā)現(xiàn)——明內(nèi)府鈔本《奉天命三保下西洋》雜劇及其史料價值 401
明代鄭和的塑像——福建長樂顯應宮出土彩塑再探 405
鄭和下西洋與中外物產(chǎn)交流——以馬歡《瀛涯勝覽》為中心的探析 416
知識視野中的鄭和下西洋 429
從明代青花瓷崛起看鄭和下西洋偉大功績 445
鄭和下西洋:異文化、人群與文明交融 451
整體絲綢之路視野下的鄭和下西洋 470
多重文化視域下的鄭和 491
海上絲綢之路:跨文明的對話與合作 497
全球視野
從“鄭和錫蘭布施碑”看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化共生 507
從印度洋時代向太平洋時代的轉(zhuǎn)型:基于明代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考察 518
全球史視野下的鄭和下西洋 532
明代中國與爪哇的歷史記憶
——基于全球史的視野 540
何以全球化:明代中國與世界 563
外文
Reflections on the Study of Zheng He’s Expeditions 583
全體視野からみるシルクロード―14世紀後半から15世紀前半までにおける東西の物産交流を中心に― 600
Zheng He’s Seven Voyages into the Namoli Ocean—The Indian Ocean 623
Zheng He’s Seven Voyages to the Western Oceans and Malacca: The Rise of the Strait of Malacca 659
Focusing on the Indian Ocean: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ibutary System in the Early 15th Century 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