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稿由四川省胡玲香傳承中醫(yī)藥研究中心整理,是對四川省名中醫(yī)胡玲香老師50余年針灸臨床經驗的梳理與總結。內容包括經絡腧穴、治法治則、針法和疾病辨治方面18個專題。本書著重反映胡玲香老師的學術思想:以 扶正調神 為原則,結合子午流注針法,通過調理后天脾胃經、先天腎經及補益氣血的腧穴以扶正;應用17鬼穴、四關穴、五心穴、鬼哭穴及膀胱經第2側線腧穴來調理情志;強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通任督、調五臟六腑經氣治療痿證;應用夾脊穴、神闕穴、調蹺脈等方法來治療慢性疾病、重癥及婦科疾病等。胡玲香老師的針灸學術思想既有對歷史經典文獻的理論學習與繼承,也有基于現代醫(yī)學研究成果對針灸臨床的應用指導與開拓創(chuàng)新。
本書是對四川省名中醫(yī)胡玲香老師50余年針灸臨床經驗的梳理與總結。經絡腧穴方面,重點介紹胡玲香老師臨床常用的神闕穴、夾脊穴、水熱穴、五輸穴和蹺脈等,這也是精選出的胡玲香老師臨床療效顯著而穩(wěn)定的經驗處方。治法治則方面主要介紹衡法治瘀針法及其臨床應用,這也是胡玲香老師活血化瘀針法的核心思想及治療原則。針法方面介紹胡玲香老師對子午流注針法的臨床運用經驗,梳理了子午流注理論及其推衍方法,以期為臨床提供更為法簡效佳的治療思路和方法。疾病辨治方面選取情志疾病、痿證、痹證等臨床確有療效的11種疾病,詳細介紹了胡玲香老師對這些疾病的認識和臨床治療經驗、醫(yī)案,這是胡玲香老師臨床治療的集大成的體現。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著墨于系統(tǒng),深入體現胡玲香老師的學術思想及臨床診療思路,以期能對學習繼承者有切實的指導意義。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胡玲香老師不顧年事高、身體病痛等困難,親臨指導,為本書提供豐富、翔實的資料,并認真審核每一章節(jié)。同時也感謝四川省胡玲香傳承中醫(yī)藥研究中心的所有同仁,為弘揚、發(fā)展名老中醫(yī)的學術思想、提升臨床療效作出的貢獻和努力!胡玲香老師的針灸學術思想既有對歷史經典文獻的理論學習與繼承,也有基于現代醫(yī)學研究成果對針灸臨床的應用指導與開拓創(chuàng)新。希望本書能對中醫(yī)
針灸臨床醫(yī)師、中醫(yī)院校師生以及中醫(yī)愛好者有一些啟發(fā)和指導意義。
編者
2024年8月
主編,唐勇,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養(yǎng)生康復學院,研究員,二級教授,院長,主要從事針灸基礎理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研究。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后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課題、中德科學中心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部省級課題。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Hematol Oncol等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實驗針灸學》《針灸學》《中醫(yī)臨床技能實訓針灸學》《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針灸卷》《針灸影像學》《針灸治療學案例導讀》《針灸醫(yī)案學》《針灸學速記》等教材、著作20部。先后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四川省第十一屆青年科技獎等獎勵及榮譽稱號。
第一講神闕穴的臨床應用·001
第二講夾脊穴的臨床應用·017
第三講水熱穴的臨床應用·037
第四講五輸穴的臨床應用·051
第五講蹺脈的臨床應用·059
第六講衡法治瘀針法的臨床應用·067
第七講子午流注針法的臨床應用·075
第八講 情志疾病的辨治經驗·091
第九講痿證的辨治經驗·105
第十講痹證的辨治經驗·117
第十一講脾胃系疾病的辨治經驗·127
第十二講腸易激綜合征的辨治經驗·133
第十三講失眠的辨治經驗·139
第十四講耳鳴耳聾的辨治經驗·145
第十五講婦科疾病的辨治經驗·149
第十六講單純性肥胖癥的辨治經驗·159
第十七講過敏性疾病的辨治經驗·165
第十八講戒斷綜合征的辨治經驗·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