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網絡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及交互行為引導機制研究(17AZD036)的主要研究成果。隨著網絡健康信息資源的不斷豐富及用戶健康信息需求持續(xù)增長,從網絡獲取健康信息成為用戶的主要信息來源渠道。為此,本書圍繞網絡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與健康信息交互行為開展了一系列研究,致力于提升用戶獲取高質量健康信息的能力。這些研究采用定性、定量或混合研究方法,構建了健康信息素養(yǎng)理論模型,揭示了健康信息素養(yǎng)與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關系,構建了偽健康信息特征列表,明晰了列表對用戶健康信息甄別能力的提升作用。同時,探究了用戶健康信息源選擇與跨源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的關系,分析了用戶搜索健康信息時交互感知、交互行為與交互質量間的關聯性,提出了用戶健康信息交互行為引導機制。本書涉及的研究成果在促進領域知識體系發(fā)展、優(yōu)化社會健康信息服務實踐、助力國家健康戰(zhàn)略實現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彰顯了情報學核心價值及其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
- 本書的各項研究遵循用戶視角的研究脈絡。一方面,從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入手,揭示其維度和內涵,以及影響和塑造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的主要因素,探討用戶健康信息甄別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的策略和措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提升健康信息系統(tǒng)的交互支持功能。
- 本書圍繞健康信息開展用戶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在理論方面:本書呈現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網絡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健康信息交互行為特征及行為引導機制,提出如元認知等理論觀點,揭示用戶健康信息源選擇行為特征及其影響因素,識別偽健康信息特征,構建偽健康信息列表,并構建了交互感知、交互行為與交互質量的路徑模型。
在實踐方面:本書通過深入地了解網絡健康信息用戶的信息素養(yǎng)維度及成因,為提升我國公民的健康信息素養(yǎng)及為公民提供更優(yōu)質的網絡健康信息服務奠定了理論基礎;本書的相關成果可直接應用于提升我國公民健康信息素養(yǎng)的實踐中,為國家健康戰(zhàn)略實施與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與決策提供支持;在學科推動方面,將情報學的理論運用到健康信息領域,致力于改善網絡健康信息環(huán)境,可以彰顯情報學的核心價值及其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幫助提升情報學的學科地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位置。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明確實施健康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物質生活不斷豐富,基本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改善,民眾對生活的追求不再囿于溫飽,而是更加關心生活質量,健康則是事關人民生活質量的核心問題。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黨和政府將健康中國戰(zhàn)略確定為國家戰(zhàn)略。然而,我國目前仍然面臨醫(yī)療健康資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的客觀事實,這與人民對醫(yī)療健康服務的極大需求存在矛盾。為緩解這一矛盾,也避免有限醫(yī)療健康資源的浪費,近年來黨和政府大力倡導新健康理念,如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治未病全面健康等,以調動民眾管理個人健康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醫(yī)療。民眾自主做出科學合理的醫(yī)療健康決策依賴于其對健康信息/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健康信息資源及服務尤為重要。隨著政府大力推進互聯網 醫(yī)療健康,各類醫(yī)療健康系統(tǒng)/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極大地豐富了網絡健康信息資源,在幫助民眾治未病,防慢病,救急病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由此,網絡逐漸成為民眾獲取健康信息的主要來源。然而,與復雜多樣的網絡健康信息需求不太匹配的是,我國網絡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整體偏低,健康信息辨別能力也偏弱,很難從質量參差不齊的網絡信息海洋中定位到高質量健康信息。因此,如何幫助民眾高效獲取高質量健康信息成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也是信息資源管理學科領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時代課題和歷史使命。
作為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我和諸多專家或學者一樣,懷著一顆赤誠之心,基于情報學理論和方法視角,在如何幫助民眾獲取高質量健康信息問題上嘗試探索可行路徑,這也是開展網絡用戶健康信息行為研究的初衷。所幸的是本研究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以網絡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及交互信息行為引導機制研究(17AZD036)立項。立項之后,我和研究團隊基于研究設計與計劃對項目所涉及的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工作,部分階段性成果已公開發(fā)表在海內外知名學術期刊上,其中,多項成果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家A類報紙《中國人口報》轉載或宣傳,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和重要社會價值。雖然前期本項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學術論文的方式發(fā)表在期刊上,但囿于學術論文篇幅,無法反映本項目的研究過程和主要結果。我們決定對相關成果內容進行系統(tǒng)性梳理并以專著形式出版。希望本書的出版能更好地反映本項目研究的全貌,為關注健康信息用戶研究的專家或學者以及相關領域研究的發(fā)展提供些許參考或啟示;也希望本書所呈現的研究結果能助力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政策和決策制定,提升網絡用戶健康信息獲取能力和水平,進而改善他們的健康信息素養(yǎng),為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實現添磚加瓦。
本書展現的研究從跨學科視角出發(fā),吸納情報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公共衛(wèi)生學等的理論和方法,著力解決網絡健康信息資源急劇膨脹、網絡用戶健康信息需求持續(xù)增長及網絡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相對偏低的矛盾,探討如何構建網絡健康信息的需求側(用戶)的健康信息交互行為模型和供給側(網絡健康信息服務)的用戶交互引導機制。全書一共9章。第1章系統(tǒng)闡述了本書的研究背景、目的、內容,并解釋了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介紹了本書的理論與實踐意義;第2章從健康信息素養(yǎng)、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網絡健康信息質量、健康信息服務及系統(tǒng)可用性,以及交互信息檢索、個性化信息檢索與推薦等方面系統(tǒng)梳理了已有相關研究,并基于已有研究的不足闡述了本書系列研究的必要性;第3章詳細介紹了如何采用半結構化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法分析健康信息素養(yǎng)維度,構建了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維度框架,探究了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水平成因;第4章通過實驗法研究了不同年齡社交媒體用戶健康信息甄別能力及影響不同年齡社交媒體用戶健康信息甄別能力提升的因素……
……
本書適合對健康信息行為研究感興趣的同人參考。在整理書稿、反復閱讀的過程中,我發(fā)現,我們在研究中提出的一些研究問題仍未完全得到解答,一些問題甚至在部分解答之后引申出更多有趣的問題,尤其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成熟并廣泛應用、健康信息的提供方式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當下,提出的這些研究問題又該如何作答?答案會怎樣?這些問題值得深思。相信閱讀本書的讀者,也一定會有同感:很多研究問題值得在新的技術情境下深入挖掘和探究!同時,揭示的一些研究結果中其實也蘊含了新的研究問題?傊,與時俱進地探究這些問題有助于推進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實現,這是信息資源管理的學科使命,也是學者的社會責任。
李月琳
2024年5月于南開園
李月琳,現任南開大學教務部部長、伯苓學院院長、教材建設辦公室主任、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成員,高等學校圖書館學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信息行為研究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學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校圖書館分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大突發(fā)事件信息公開質量研究首席專家,多次榮獲省部級優(yōu)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國家級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曾入選國家級青年人才、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計劃。
1 緒論(1)
1.1 研究背景(2)
1.2 研究目的(5)
1.3 研究內容(6)
1.4 基本概念(7)
1.5 理論與實踐意義(13)
1.6 本書內容和結構(15)
2 健康信息用戶研究綜述(22)
2.1 健康信息素養(yǎng)研究(22)
2.2 健康信息搜尋行為研究(25)
2.3 網絡健康信息質量研究(31)
2.4 健康信息服務系統(tǒng)及系統(tǒng)可用性研究(33)
2.5 交互信息檢索、個性化信息檢索與推薦(37)
2.6 本章小結(43)
3 健康信息素養(yǎng)維度與用戶素養(yǎng)水平(60)
3.1 研究方法(60)
3.2 健康信息素養(yǎng)維度(65)
3.3 用戶健康信息素養(yǎng)水平成因分析(75)
3.4 本章小結(104)
4 用戶健康信息甄別能力及影響因素(109)
4.1 樣本特征(110)
4.2 數據收集與處理(114)
4.3 研究結果(117)
4.4 本章小結(135)
5 用戶健康信息源選擇行為研究(146)
5.1 研究方法 (147)
5.2 健康信息源選擇行為(153)
5.3 本章小結(189)
6 健康信息素養(yǎng)與搜尋行為(200)
6.1 研究方法(200)
6.2 不同層次的健康信息素養(yǎng)與搜尋行為特征(203)
6.3 本章小結(231)
7 基于任務的網絡健康信息搜索與交互質量(237)
7.1 研究方法(238)
7.2 任務與交互質量(250)
7.3 本章小結(265)
8 用戶網絡健康信息交互行為與引導機制研究(269)
8.1 研究方法(269)
8.2 基于完整任務會話的交互質量預測模型(276)
8.3 本章小結(296)
9 總結與展望(300)
9.1 主要研究發(fā)現(300)
9.2 研究啟示(308)
9.3 局限性及未來展望(311)
附 錄(312)
附錄1 健康信息素養(yǎng)問卷(312)
附錄2 搜索任務(315)
附錄3 用戶個體特征問卷或量表(317)
附錄4 健康信息搜尋任務書(324)
附錄5 訪談大綱(324)
附錄6 任務搜索前問卷(324)
附錄7 任務搜索后問卷(325)
附錄8 不同指標下的打分細節(jié)和打分參考示例(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