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次將言語幽默概論延伸至漢語言語幽默及其翻譯研究,構建了言語幽默概論延伸理論雛形,自主研制了言語幽默漢英雙語平行歷時語料庫,對延伸理論進行系統(tǒng)的實證研究,揭示了漢語言語幽默的文本語言特征以及翻譯的一般和特殊規(guī)律,豐富和發(fā)展了言語幽默概論,拓寬了漢語言語幽默及其翻譯的研究視角,填補了漢語言語幽默翻譯理論的空白。
本書共有七章。
第一章簡要介紹該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并且簡述本書的框架和基本內(nèi)容。
第二章介紹基于語言學的幽默理論,包括語義腳本理論、言語幽默概論。
第三章探討言語幽默概論的延伸理論。延伸理論包括漢語言語幽默生成的理論參數(shù)和漢語言語幽默英譯標準。
第四章介紹漢英雙語平行歷時語料庫。詳細介紹語料的選擇范圍、語料的抽取和切分、語料的標注、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等等。
第五章分析漢語言語幽默的生成特征和理解準則,包括表層參數(shù)的三大特征、深層參數(shù)的三大特征、以及言語幽默理解的三大準則。
第六章闡述漢語言語幽默英譯的規(guī)律。重點分析語言參數(shù)中妙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源概念的五種翻譯策略和翻譯模式、修辭手段的三類轉換模式、以及漢語言語幽默英譯標準。
第七章為結論?偨Y本研究的主要發(fā)現(xiàn)和研究結論,并對研究局限和研究前景進行簡單的陳述。
中西學界的學者試圖運用不同學科,從不同角度應對不同的幽默翻譯,但對言語幽默翻譯的研究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對漢語言語幽默及其翻譯的研究不夠、水平參差不齊等。本書首次將言語幽默概論延伸到漢語言語幽默及其英譯研究,提出了言語幽默概論的延伸理論,為漢語言語幽默厘定了理論參數(shù),并自建平行歷時語料庫,進行了系統(tǒng)的實證研究,對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選擇翻譯策略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在西方,對幽默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時代,隨后不斷修正發(fā)展,呈現(xiàn)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同視角。最有影響的理論包括社會行為的優(yōu)越 / 蔑視論(Superiority/Disparagement Theory)、心理分析的釋放論(Relief/Release Theory)、心理認知的乖訛論(Incongruity Theory)以及基于語言學的語義腳本理論(Semantic Script Theory of Humour,SSTH)(Raskin 1985)和言語幽默概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ur,GTVH)(Attardo 1991/1994/2001)。前三種理論從社會學、心理學來研究幽默,后兩種理論屬于語言學的范疇。
優(yōu)越 / 蔑視論主要強調優(yōu)越感在幽默中的作用,笑是突然意識到自己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有智慧、比別人優(yōu)越的表現(xiàn)。但是,該理論不能解釋所有的幽默,而且,還忽略了幽默的一個重要特征乖訛,即不和諧、不相稱。釋放論強調幽默和笑就是從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一種感情釋放,換言之,人們通過幽默和笑來釋放自己的情感。乖訛論的重要觀點是,理解幽默的必要條件,就是笑話的接受者能夠覺察到預期結果同現(xiàn)實之間存在的差異,包括不相稱、不合理等,并且發(fā)現(xiàn)這些差異的相同之處,換言之,發(fā)現(xiàn)不合理中的合理、不相稱中的相稱。乖訛論解釋了幽默言語理解的心理過程(戈玲玲 2014a:23-24)。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了第一個基于語言學的幽默理論語義腳本理論,在該理論基礎上發(fā)展創(chuàng)立的言語幽默概論可算得上其中的一朵奇葩。
在中國,漢語中幽默一詞在兩千多年前就已出現(xiàn),只不過意義與我們現(xiàn)在談論的不同,那時,漢語中的幽默即寂靜無聲(見《辭源》1980:1002)。第一個將英語中的humour用于漢語的是國學大師王國維(1906:32-33),他在他的文學評論中,首次將humour譯為歐穆亞。將humour首次譯為幽默是林語堂(1924:1)。二者都是音譯。不過,對humour的翻譯,也有其他的看法,例如,李清崖主張譯為語妙,陳望道主張譯為油骨,易培基則用老子優(yōu)罵指稱,唐桐侯主張譯為諧穆;意譯的有,音譯和意譯合譯的也有(戈玲玲 2014a:25)。自從林語堂將humour譯為幽默這一概念得到認同以來,中國學者對幽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漢語幽默、漢語幽默文學進行界定和分類,區(qū)分幽默與中國傳統(tǒng)的笑話、諧趣、詼諧等概念的異同,多角度多層面地研究漢語幽默,更多的是從修辭學的角度探討漢語幽默的生成機制。
……
戈玲玲,女,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翻譯哲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南華大學首屆船山人才。曾先后在英國劍橋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做學術訪問。曾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其成果評審專家、J育部學位評審專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評審專家、南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F(xiàn)任南華大學語言文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邏輯學會語料庫翻譯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語用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副會長。主要從事語用學、語料庫翻譯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J育部重點項目及省廳級項目20余項,出版專著3部,主編教材8部,在國內(nèi)外權威期刊上發(fā)表論文60余篇。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幽默的定義及其分類
第二節(jié) 幽默及其相關的概念
第三節(jié) 本研究的基本觀點及研究框架
第四節(jié) 本書的架構
第二章 基于語言學的幽默理論
第一節(jié) 語義腳本理論
第二節(jié) 言語幽默概論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言語幽默概論的延伸理論以漢語為例
第一節(jié) 漢語言語幽默生成的理論參數(shù)
第二節(jié) 言語幽默相似度測量系統(tǒng)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四章 漢英言語幽默的平行歷時語料庫
第一節(jié) 語料庫的設計
第二節(jié) 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
第三節(jié) 語料庫檢索系統(tǒng)的研發(fā)與應用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五章 漢語言語幽默生成的參數(shù)特征與英譯
第一節(jié) 表層參數(shù)的特征與英譯
第二節(jié) 深層參數(shù)的特征與英譯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六章 漢語言語幽默的英譯策略
第一節(jié) 本源概念的英譯策略
第二節(jié) 修辭手段的英譯策略
第三節(jié) 漢語言語幽默的英譯分析準則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七章 研究前景及局限
第一節(jié) 言語幽默延伸理論的特點
第二節(jié) 局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