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兩個自然溝通方式截然不同的物種來說,讀懂彼此的情緒是一個棘手的挑戰(zhàn)。然而從獨居的北非野貓到與人類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家貓,貓這一神奇的物種成功完成了這一挑戰(zhàn),令人驚訝地學會了“與人類相互理解”。家貓會用喵喵叫、豎起尾巴、轉(zhuǎn)動耳朵和蹭擦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愿望,甚至可以用目光來與人類交流,它們對人類的了解,遠遠超過人類對它們的想象。
家貓的不同行為都分別代表了什么含義?貓也有不同的性格類型嗎?“CAT最佳互動守則”怎樣有效提高人貓互動質(zhì)量?英國家貓行為學專家莎拉·布朗,對身邊處于不同社會環(huán)境的貓群進行了長達數(shù)年的跟蹤研究,她以風趣的語言,為我們“解密”了家貓的行為模式,找出供人貓之間穩(wěn)定溝通的“交流語言”。
莎拉·布朗(Sarah Brown)
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人與動物關系學研究所工作期間,以絕育家貓社會行為研究獲博士學位。此后擔任獨立貓行為顧問及貓玩具行業(yè)顧問,并為英國幾家動物慈善機構(gòu)進行研究和工作。
著有The Cat: A Natural and Cultural History,與他人合著The Behaviour of the Domestic Cat(2nd edition),并為The Domestic Cat: The Biology of Its Behaviour(3rd edition)撰稿。
許可欣
前國家動物博物館展覽與設計部設計主管,優(yōu)秀科普講師,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資深的動物園愛好者,熱愛動物生態(tài)攝像和動物科普繪畫。2023年在“中國國家地理X國家動物博物館”聯(lián)合科學考察系列活動中帶隊新加坡科學考察探索營。多次參與央視《科學動物園》、北京衛(wèi)視《文化傳承者之傳承少年》等科普節(jié)目的錄制。
張勁碩
國家動物博物館館長,研究員
前 言/Ⅰ 01 野貓和女巫/001 02 留下氣味/025 03 吸引人類從一聲“喵”開始/051 04 善于說話的尾巴和善于表達的耳朵/076 05 保持接觸/099 06 觀察對方的眼睛/126 07 各種情況都會發(fā)生/152 08 有它們陪伴的快樂/181 結(jié)語 適應力極強的貓/209 致謝/213 注釋/216 索引/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