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治理與價值補償:微電網呈現的管理挑戰(zhàn)
定 價:276 元
- 作者:龍勇等
- 出版時間:2024/11/1
- ISBN:9787030748898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F426.61
- 頁碼:356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B5
本書以智慧能源領域的新生事物微電網作為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對象,從一個側面展示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引發(fā)的管理挑戰(zhàn)。作者從微電網經濟屬性出發(fā),研究其對傳統(tǒng)電力系統(tǒng)壟斷格局的局部突破,建立多重利益相關者合作開發(fā)機制,揭示新科技革命對傳統(tǒng)競爭關系的重塑作用;設計了項目價值補償、跨行業(yè)合作等新機制,構建了新興產業(yè)借助創(chuàng)新實現經濟回報從而克服既有市場難以盈利的困境的新思路,初步建立起面向科技革命未來的新型管理模式和治理機制。本書研究視角獨特,選取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對產業(yè)關系具有重塑意義的微電網引發(fā)的管理挑戰(zhàn)為研究對象,富有啟發(fā)性和代表性。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研究背景與意義1
1.2分析框架和研究內容10
1.3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徑13
1.4本章小結17
第2章微電網的經濟屬性與研究進展18
2.1在管理學界沒有“存在感”的微電網18
2.2微電網對自然壟斷行業(yè)屬性的“破防”22
2.3國內外文獻綜述26
2.4本章小結38
第3章智慧能源微電網的發(fā)展歷程與現狀39
3.1智慧能源微電網產業(yè)發(fā)展概述39
3.2國內外智慧能源微電網的項目類型43
3.3中國微電網項目發(fā)展的政策環(huán)境及展望46
3.4本章小結51
第4章智慧能源微電網項目合作開發(fā)存在的問題53
4.1合作開發(fā)的動力問題53
4.2微電網項目資源價值評估與外部治理問題56
4.3微電網項目對成熟資本市場體系的依托問題60
4.4微電網項目合作開發(fā)中的合作風險問題64
4.5本章小結66
第5章智慧能源微電網項目利益相關者分析68
5.1在微電網發(fā)展中利益相關者問題凸顯的原因68
5.2利益相關者分層分析71
5.3本章小結79
第6章智慧能源微電網項目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基礎分析80
6.1利益相關者合作的條件80
6.2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關聯(lián)分析81
6.3微電網利益相關者的共贏機制85
6.4本章小結92
第7章智慧能源微電網項目資源價值及其補償機制93
7.1微電網項目資源價值分析93
7.2微電網項目資源價值補償現狀96
7.3考慮產業(yè)效率的微電網系統(tǒng)內部價值補償機制研究105
7.4考慮市場效率的微電網項目市場補償機制研究132
7.5本章小結152
第8章基于項目資源轉讓的微電網價值共享機制分析154
8.1微電網項目業(yè)主分析154
8.2以微電網項目資源轉讓實現價值共享160
8.3研究方法與變量設計165
8.4拍賣假設與模型建立167
8.5本章小結182
第9章基于價值補償和社會責任的微電網項目合作開發(fā)模式183
9.1微電網項目合作開發(fā)中的補償機制及價值共享問題歸納183
9.2微電網項目合作開發(fā)中的社會責任治理研究186
9.3考慮廣義利益相關者的微電網廣義合作機制與開發(fā)模式研究192
9.4本章小結195
第10章智慧能源微電網項目投融資合作機制分析196
10.1微電網項目合作開發(fā)的投融資機制196
10.2項目治理刻畫199
10.3項目股權融資模型準備202
10.4項目股權融資模型分析205
10.5本章小結222
第11章微電網移動儲能站供應鏈優(yōu)化機制分析224
11.1移動儲能站項目利益相關者224
11.2移動儲能站供應鏈優(yōu)化的建模思路230
11.3移動儲能站供應鏈優(yōu)化模型分析232
11.4移動儲能站供應鏈優(yōu)化的現實意義241
11.5本章小結242
第12章智慧能源微電網項目合作風險的類型和來源244
12.1項目合作風險概念244
12.2微電網合作風險的影響因素及其對建設的影響248
12.3本章小結251
第13章微電網項目利益相關者合作開發(fā)的風險防范模式設計253
13.1微電網項目規(guī)劃立項階段的風險防范模式設計253
13.2微電網項目開發(fā)建設階段的風險防范模式設計267
13.3微電網項目運營維護階段的風險防范模式設計286
13.4微電網利益相關者合作風險的治理模式306
13.5本章小結308
第14章政策創(chuàng)新分析310
14.1政策目標分析310
14.2具體政策建議313
14.3本章小結319
第15章研究結果和展望321
15.1本書的主要結論321
15.2主要特色和創(chuàng)新329
15.3研究展望332
參考文獻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