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1912年到1949年的37年中,中國近代高等院校進行的農村調查活動作為研究對象。以燕京大學、金陵大學農學院、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北平大學農學院、浙江大學農學院、四川大學、中央政治學校地質學院、西南聯合大學等高校的調查為主線,其他高校師生的調查為補充材料。把這一時期高校農村調查活動的背景和目的、實踐過程及特點、理論方法、調查內容、意義及其局限性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進行審視與解讀,力求給予比較全面、客觀的闡述和評價。
楊鵬,男,1982年生,山東濟南人,中共黨員,歷史學博士,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承擔《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中共黨史研究專題》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jiaoyubu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陜西省高等教育科學重點研究項目、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等課題35項,公開出版學術專著5部,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15篇。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大學任訪問學者。2018年5月4日,受邀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同年6月獲陜西省高校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
韓敏,男,漢族,山西省晉城市人,1986年7月生,歷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教師,在《地理學報》《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等刊物發(fā)表文章多篇,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閱讀文化史。
緒 論
一、選題依據
二、研究內容
三、思路方法
四、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民國時期高校從事農村調查的背景和目的
第一節(jié)中國農村社會危機的出現與日益加深
第二節(jié) 復興農村社會思潮的興起
第三節(jié)社會學的引入與社會調查的興起
第四節(jié) 民國時期前所未有的農村調查熱潮
第五節(jié) 高校從事農村調查活動的目的
小結
第二章 民國時期高校農村調查的實踐過程
第一節(jié) 高校農村調查的興起與萌芽(1912-1927)
第二節(jié) 高校農村調查的發(fā)展和繁榮(19271937)
第三節(jié) 高校農村調查的成熟與深入推進(1937-1949)
小結
第三章 民國時期高校農村調查的理論基礎和方法體系
第一節(jié) 高校農村調查的理論指導
第二節(jié) 高校農村調查的方法體系
小結
第四章 民國時期高校農村調查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 農工商業(yè)調查
第二節(jié) 土地問題調查
第三節(jié) 人口家庭調查
第四節(jié) 社會組織及其權力運行調查
第五節(jié) 文化教育調查
第六節(jié) 衛(wèi)生健康調查
第七節(jié) 宗教風俗調查
小結
第五章 民國時期高校農村調查的意義與局限
第一節(jié) 民國時期高校農村調查的意義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高校農村調查的局限
小結
結 論
附 錄
附錄一 農村調查報告書
附錄二 調查研究問格、表格、問卷
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