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與發(fā)展》一書通過已投運、在建壓縮空氣儲能電站現場調研,設備廠商調研及資料收集等,對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理論、儲能系統類型、國內外建設現狀、儲氣庫研究情況、國內研發(fā)團隊、技術及項目現狀、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發(fā)展趨勢等內容進行了收集整理,梳理了壓縮空氣儲能關鍵技術和存在問題,研判了未來發(fā)展路徑,分析了相關政策、商業(yè)模式和應用場景,初步提出壓縮空氣儲能領域標準體系框架結構。相關成果對推動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有一定作用,在實現雙碳目標和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儲能技術可以有效解決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大規(guī)模接入電網對電力系統安全穩(wěn)定運行帶來的問題,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可靠性。在眾多儲能技術中,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被認為是目前最具發(fā)展?jié)摿Φ拇笠?guī)模新型儲能技術之一。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儲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十四五新型儲能發(fā)展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型儲能系統由商業(yè)化初期步入規(guī);l(fā)展階段,新型儲能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高,其中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實現工程化應用。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我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與發(fā)展》全面收集整理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理論、儲能系統類型、關鍵裝置、儲氣庫研究情況、項目現狀和技術發(fā)展情況,研判未來發(fā)展路徑,提出標準體系框架結構。本書能夠為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推動我國儲能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王富強 男,1983年12月出生于山東,2010年7月博士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后在水電水利規(guī)劃設計總院工作,現任水電工程部主任,長期從事水電工程、壓縮空氣儲能相關技術工作。水電水利規(guī)劃設計總院是在2002年12月電力體制改革中經國務院批準保留的事業(yè)單位,隸屬于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管理,是中國唯一承擔水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fā)電等技術歸口管理工作的事業(yè)單位。
目錄
1概述
1.1技術背景
1.1.1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原理
1.1.2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優(yōu)缺點及應用
1.2國內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及發(fā)展
1.2.1不同技術路線特點
1.2.2關鍵設備研發(fā)情況
1.2.3多類型地下儲氣庫技術
1.3國內壓縮空氣儲能建設情況及特點
1.4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發(fā)展分析
2主要工藝及技術路線
2.1傳統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
2.1.1原理
2.1.2優(yōu)劣勢分析
2.1.3效率
2.1.4研究方向
2.1.5工程應用
2.2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
2.2.1絕熱壓縮空氣儲能技術
2.2.2液化空氣儲能
2.2.3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
2.2.4其他新型壓縮空氣儲能系統
2.2.5綜合評價
2.3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發(fā)展趨勢
2.3.1提高系統效率
2.3.2降低建設成本
3關鍵裝備
3.1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關鍵設備
3.1.1壓縮機組
3.1.2凈化裝置
3.1.3換熱裝置
3.1.4膨脹機
3.1.5測控系統
3.1.6液化設備
3.1.7設備廠家實績
3.2儲氣庫建造設備
4地下儲氣庫
4.1鹽穴儲氣庫
4.1.1鹽巖及我國鹽礦位置分布簡述
4.1.2我國鹽穴特征及建庫條件初步評價
4.1.3鹽穴儲氣庫建設
4.2廢舊煤礦礦洞
4.2.1廢舊煤礦礦洞概述
4.2.2國外利用廢舊煤礦礦洞建設地下儲氣庫
4.2.3運用廢舊煤礦礦洞儲氣
4.3硬巖高壓儲氣庫研究
4.3.1國外地下高壓儲氣庫建造技術研究現狀
4.3.2國內地下高壓儲氣庫建造技術研究現狀
4.3.3地下高壓儲氣庫建造技術研究方向
4.3.4地下高壓儲氣庫設計理論
4.3.5大型儲氣庫結構穩(wěn)定性及優(yōu)化分析研究
4.4地下儲氣庫建設
5項目實踐
5.1已運行項目
5.1.1金壇
5.1.2畢節(jié)
5.1.3肥城一期
5.2在建及前期項目
5.2.1張北
5.2.2大同
5.2.3泰安
5.2.4應城
5.2.5烏蘭察布
5.2.6岳陽
5.2.7隨縣6標準體系
7應用及發(fā)展
7.1新型儲能政策及分析
7.1.1新型儲能政策
7.1.2相關政策分析
7.1.3建設成本簡析
7.2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適用場景分析
7.2.1削峰填谷場景
7.2.2電源側可再生能源消納場景
7.2.3電網輔助服務場景
7.2.4用戶側服務場景
7.3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測算
8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