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成都的文化風貌、文化記憶、文化精神、文化氛圍、文化創(chuàng)意和文化融合六個方面,從古至今、由外而內地展示成都城市文化內涵,以及文化之于城市的動力源泉和重要驅動作用。向世人展示成都城市歷史底蘊、文化根脈以及天府文化核心精神等歷史積淀,著重對新時代以來成都文化領域踐行新發(fā)展理念的創(chuàng)新做法和實踐經驗,進行系統(tǒng)總結及理論升華。力圖將學術前沿的理論探索,與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時代表達有機結合,在鮮活的實踐經驗總結中,樹立以文化作為驅動城市高質量發(fā)展重要引擎的新典范、新示范,打造文化成都的發(fā)展新模式、新路徑。
康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師大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模范教師、中組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材委員會語文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語文教指委副主任,教育部文化素質教指委委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短拼膶W研究》《唐代文學研究年鑒》編委,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李白研究會常務理事等。發(fā)表論文九十余篇,出版各類專著、教材二十余部,主持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項目多項,榮獲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多項。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朗讀者》等欄目擔任文學顧問、點評嘉賓。馮嬋,成都市社會科學院歷史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文學博士,成都市歷史學會副秘書長,成都古都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古都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古代文學、成都地域文化等相關領域研究。先后參與編撰《成都歷史文化大辭典》《成都簡史》《天府文化系列叢書》等成都歷史文化類著作,多次榮獲成都市優(yōu)秀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及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