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一些輕微神經質的特質,可能是害羞、憂郁、無端恐懼或者無端懷疑,等等。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候表現(xiàn)出某個神經質特質,不過這些特質并非集中指向同一神經質風格。但是,有少數(shù)人會展現(xiàn)出很多指向同一神經質風格的特質。他們十分頻繁地展現(xiàn)這些特質,行為到了非常僵化、非常不恰當?shù)牡夭。這些人通?雌饋聿幌裼屑膊。瑳]有古怪行為,還能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必向醫(yī)生求治。但是,如果他們是高層管理者,那么他們的性格就會大大限制其工作有效性。他們的神經質特質會扭曲對人對事的看法,強烈影響他們的目標設定、決策風格甚至人際互動模式。
我們認為,組織關鍵成員的內心幻想會決定組織盛行什么樣的神經質風格,而組織盛行的神經質風格會決定組織各個層級散布什么共同幻想、組織文化是什么色調、組織具有什么風格,進而強烈影響有關戰(zhàn)略和結構的決策。領導者的神經質風格可能會決定組織的戰(zhàn)略、結構和文化的基調。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從臨床視角探討一些非常普遍的組織問題的本質和起源。分析從整個組織開始,然后依次過渡到群體、二人、個人,在組織水平上借鑒神經質行為模式文獻,在其他幾個水平上依次借鑒家庭動力學文獻、移情文獻和生命周期文獻,來理解組織的戰(zhàn)略問題、結構問題、領導問題和動機問題。第二部分討論組織變革。在這個部分,書中首先考察變革阻力的來源,然后參照個人精神分析干預過程來理解組織變革過程,最后提出建議。本書結尾舉出一個綜合案例,讓讀者了解組織治療的全過程。
什么是組織的神經質風格?
組織中的不良上下級互動有哪些模式?
如何判斷并克服組織變革的阻力來源?
曼弗雷德,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杰出教授
INSEAD全球領導力中心創(chuàng)始人
名列“全球具影響力的50位管理思想家”
世界領導力發(fā)展學科與規(guī)范的6位創(chuàng)始人物之一
與你分享提振團隊、引領變革的成功之道
曼弗雷德·凱茨·德·
弗里斯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領導力發(fā)展和組織變革領域的杰出教授, INSEAD 全球領導力中心的創(chuàng)始人。他曾在麥吉爾大學、蒙特利爾高等商業(yè)學院和哈佛商學院擔任教授,并在世界各地的管理機構講學。他是全球眾多企業(yè)在組織設計、變革和戰(zhàn)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顧問,工作足跡遍布40余個國家。
英國«金融時報» «經濟學人»,法國«資本» 雜志,德國«經濟周刊» 聯(lián)合評選曼弗雷德為“全球Z具影響力的50位管理思想家”之一, 他是世界領導力發(fā)展學科與規(guī)范的6位創(chuàng)始人物之一,并被公認為人力資源管理領域Z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曼弗雷德是40余本書的作者、共同作者或編輯者,他發(fā)表了400余篇學科論文和100余個案例研究,并為《哈佛商業(yè)評論》《華爾街日報》《財富》《經濟學人》等知名刊物長期撰稿。他的書籍和文章已被翻譯成31種語言。
目錄
推薦序 老板桌后
前 言
關于作者
引 言 從組織水平到個人水平解決問題
第1篇
組織的問題 //
第1章
神經質風格與組織運行不良//
我們都有一些輕微神經質的特質,可能是害羞、抑郁、無端恐懼或者無端懷疑等。但是,有少數(shù)人會展現(xiàn)出很多指向同一神經質風格的特質,行為到了非常僵化、不恰當?shù)牡夭健_@些人通?雌饋聿幌裼胁。能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但是,如果他們是高層管理者,那么他們的性格就會大大限制他們的工作有效性。他們的神經質特質會扭曲他們對人對事的看法,強烈影響他們的目標設定、決策風格,甚至人際互動模式。
神經質風格與組織 //
五個神經質風格 //
破譯意符 //
第2章
共有幻想和群體過程
//
影響組織文化演化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領導力。批判思維能力強、了解自我、成熟的領導者,可以防止群體退化。群體會被不良幻想控制到什么程度,主要取決于領導者及其追隨者對不良幻想的易感性。領導者及其追隨者的成熟度還會決定群體有多容易根據(jù)情境要求從一個共有幻想轉到另外一個共有幻想。當群體過于堅持某個共有幻想,哪怕它已經過時,就會出現(xiàn)嚴重的運行不良。
組織文化的基礎 //
組織文化和動力學 //
組織文化和領導力 //
第3章
令人困惑的人際關系
//
在領導背景下,鏡像移情可能有數(shù)個嚴重缺點。上司什么事都想居功,也不管自己是否配得上;他還想獲得所有贊美,以向各色人等證明自己的能力。他會利用人,利用完就把人丟到一邊。他有特權感,期望得到特殊對待。被人批評、遭人挫敗,他會大發(fā)雷霆。因為如此情緒化,所以非常容易改變對下屬的看法,前一刻還認為下屬處處都好,這一刻就認為下屬一無是處。所有這些行為模式,都會嚴重打擊士氣。下屬主意出得再好、事情做得再漂亮,也沒有任何功勞。
移情的根源和范圍 //
三類重要移情 //
超越重復 //
第4章
不良上下級互動
//
組織中經?梢砸姷缴纤局圃臁半p重束縛”情境。例如,上司告訴下屬“自主行動!”,但不給下屬任何權限。這樣做的高級經理人往往認為下屬是軟弱無助的,好為經常干涉下屬的工作找理由。他們也許會說下屬“勞累過度”、“緊張不安”或者“其實不適合干這種工作”,從來沒想過真相到底如何。還有更過分的,為了考驗下屬,鞏固自己的控制地位,故意鼓勵下屬表達大膽的觀點,然后毫不留情地加以攻擊,指責下屬不忠誠、不服從。
家庭中的不良互動 //
組織中的雙重束縛 //
束縛模式 //
代理模式 //
驅逐模式 //
如何矯正 //
第5章
生命周期危機和
個人職業(yè)滿意度
//
對管理者而言,35歲到45歲是人生的一個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工作/組織滿意度急劇降低。背后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生命周期研究所說的中年危機。提出這個概念的杰奎斯發(fā)現(xiàn)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群在35歲到39歲期間的死亡率特別高。他認為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人們在這個人生階段會意識到自己終歸是會死的。意識到自己終歸會死,可能就會抑郁。
現(xiàn)實打擊階段 //
社會化和成長階段 //
中年危機階段 //
認命階段 //
退休之前階段 //
讓工作環(huán)境與人生階段匹配起來 //
第2篇
克服變革阻力 //
第6章
確認防御機制
和阻抗來源
//
組織變革會讓直接牽涉其中的人生出很多恐懼。變革往往涉及重新劃分職權,即使不是正式重新劃分,也會在事實上重新劃分。有的管理者,可能被降職,生出失落感,這些管理者必須學會處理失落感、適應新職位。不管是結構變革還是人事變革,都會在組織成員當中激起各種各樣的情緒反應。“被革掉的”的人嫉妒“沒被革掉”的人。“沒被革掉”的人,要花很長時間適應新的上司、同級和下屬。
防御型阻抗 //
次級收益型阻抗 //
超我型阻抗 //
第7章
促進領悟和修通
//
有時,陷入困境的個人或群體不把憤怒指向別人,而是指向自己。他或他們會不斷因為一點兒小錯譴責自己,同時還容易犯錯、極其無助、非常被動。在某些修而不通案例中,可以觀察到“獨行俠綜合征”——表現(xiàn)得就像不需要別人似的。這可以看成一種保護反應,它源自根深蒂固的想要被人照顧的愿望。既然好像沒人能指望,那就完全靠自己。獨行俠向每個人證明,他不依賴別人也完全能活得很好。這個模式還有一個變式,即用主動、獨立姿態(tài)對抗無助感。
促進領悟 //
修通過程 //
修而不通 //
第8章
診斷、治療和預防
//
有的上司讓下屬苦不堪言,自己往往還不知道。碰到這樣的上司,下屬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不敢直接向上司抱怨,也不敢向上司的上司投訴。這樣,不良移情或互動模式可能就會保持下去,越來越嚴重。對預防工作來說,最好安排一個監(jiān)察員專門聽取下屬的投訴。這樣,投訴就可以保持匿名。監(jiān)察員要力爭在事態(tài)失控之前調解好上下級矛盾。如果監(jiān)察員聽到很多下屬抱怨同一上司,就可以建議對這個上司進行干預。監(jiān)察員最好具有臨床背景,一般從人事部中選取。
干預前四步 //
以人為中心 //
預防性維護 //
第9章
組織治療實錄:
案例研究
//
父親已經去世了,可是保羅仍然活在他的陰影下。保羅也許因為與父親關系不好,所以變得非常不信任別人,把權力集中在手中,“束縛”兒子,就像父親束縛他一樣。也許因為一直屈服在父親的淫威下,保羅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把敵意發(fā)泄出去。盡管他偶爾會爆發(fā)一下,但是他偏愛比較間接的渠道。最初見到保羅時,我們非常奇怪,這樣一個充滿魅力、光芒四射的人,怎么會容忍公司那么粗暴地對待工人呢?
一家處于過渡期的公司 //
客觀的問題 //
家庭動力學 //
診斷和預后 //
處方及實施 //
結 語 促進改變——注意事項和建議 //
譯后感 //
注 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