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海外集箋注》選取蘇軾《海外集》中海南作品,以儋州部分為主,把蘇軾在海南的創(chuàng)作,視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學單元,對詩92首,詞3首,文91篇(包括存疑部分),進行整理,加上箋注。編者注意歷代編選、刊刻、傳抄、年譜等不同傳播形式,利用所處海南的地域優(yōu)勢,力圖以簡潔而不失活潑的形式,還原蘇軾在貶居海南期間獨特的審美情趣與精神風貌,以展現(xiàn)“蘇學”豐富深刻的內(nèi)涵,增強“蘇學”研究的整體感與系統(tǒng)性。更為重要的是,《蘇軾海外集箋注》可以作為一個古典文學知識的普及性讀物,讓廣大讀者更加深入了解蘇軾晚年在海南的創(chuàng)作與生活狀況。
詩詞
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
和陶止酒(并序)
西江月
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云:“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庇X而遇清風急雨,戲作此數(shù)句
次前韻寄子由
儋耳山
和陶還舊居
夜夢(并引)
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并引)
和陶示周掾祖謝游城東學舍作
糴米
和陶勸農(nóng)六首
聞子由瘦
和陶九日閑居(并引)
客俎經(jīng)旬無肉,又子由勸不讀書,蕭然清坐,乃無一事
和陶赴假江陵夜行
和陶擬古九首
次韻子由三首
和陶停云四首(并引)
和陶怨詩示龐鄧
過海得子由書
次韻子由月季花再生
和陶田舍始春懷古二首(并引)
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
和陶贈羊長史(并引)
入寺
謫居三適三首
獨覺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達曉,寄子由
次韻子由浴罷
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斗老
過于海舶,得邁寄書、酒。作詩,遠和之,皆粲然可觀。子由有書相慶也,因用其韻賦一篇,并寄諸子侄
和陶歸去來兮辭(并引)
和陶使都經(jīng)錢溪
和陶形贈影
和陶影答形
和陶神釋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攜一瓢酒尋諸生,皆出矣。獨老符秀才在,因與飲,至醉。符蓋儋人之安貧守靜者也
去歲,與子野游逍遙堂。日欲沒,因并西山叩羅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于西堂。今歲索居儋耳,子野復來相見,作詩贈之
觀棋(并引)
和陶酬劉柴桑
新居
遷居之夕,聞鄰舍兒誦書,欣然而作
宥老楮
……
存疑篇目
文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