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7月10日,波蘭耶德瓦布內發(fā)生了駭人聽聞的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與德國法西斯的屠殺事件不同的是,本次事件只有很少幾個德國軍人參與,絕大多數(shù)參與屠殺的是小鎮(zhèn)上的波蘭人!
在這部震撼人心的歷史作品中,波蘭《選舉報》資深記者安娜?比康特以日記為線索,其間穿插了15位猶太人的故事;通過采訪幸存者和見證人,展現(xiàn)出針對猶太人的仇恨是如何一步步加深;記憶后面隱藏著怎樣的謎題;他們?yōu)槭裁匆圃爝@種毀滅以及他們?yōu)槭裁匆芙^承認。作者由此反思了關于戰(zhàn)爭、族群矛盾和人性。
榮獲美國國家猶太圖書獎(大屠殺類別)
Winner of the National Jewish Book Award in the Holocaust category
歐洲圖書獎(2011年)
《罪行與沉默》中的調查和記錄讓人震驚……一部震人心魄和必不可少的著作,細節(jié)豐富,振奮人心的歷史拷問。
——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
比康特將記者的堅韌和活力,與詩人的人道和關懷結合在一起。
——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
一次大膽的揭露……比康特的無畏調查——她甚至與領導了耶德瓦布內屠殺的兄弟對抗——塑造了這部精彩絕倫的著作。2004年首次在波蘭出版,2011年獲得歐洲圖書大獎,而這只是這部意義深遠的著作所獲無數(shù)獎項中的一個。
——《科克斯書評》
比康特記錄下這次殘酷的、具有歷史爭議的暴行,是身為記者的她的非凡之舉!冻霭嫒酥芸
比康特無所畏懼地評定即使當下也仍在波蘭盛行的反猶主義,不僅對波蘭—猶太關系感興趣的人們會喜歡這部書,對波蘭為何難于反思自己暴力鎮(zhèn)壓一個少數(shù)族群的歷史心存疑惑的人們而言,閱讀本書也會很有啟發(fā)。
——《圖書館雜志》
比康特的新聞素養(yǎng)真是了不起。一位非凡的采訪者,她與不可能的一群人物建立了聯(lián)系。
——馬爾奇·肖爾(Marci Shore),《華爾街日報》
作者:安娜·比康特(Anna Bikont)是波蘭的一家主要報紙《選舉報》的一位記者,她在1989年幫助創(chuàng)立了這家報紙。針對耶德瓦布內和附近的拉齊烏夫發(fā)生的屠殺罪行,她寫了一系列文章,為此她榮獲了一些獎勵,包括2001年度的新聞報道獎和歷史寫作政治獎。2011年,她憑法語版《罪行與沉默》而榮獲歐洲圖書獎。2008年至2009年,比康特在紐約公共圖書館卡爾曼中心任研究員。
英文譯者:艾麗莎·瓦萊斯(Alissa Valles)是《孤兒之火》的作者以及茲比格涅夫·赫伯特的《詩歌集:1956-1998》和《散文集:1948-1998》的編輯兼合譯者。
中文譯者:季大方,江西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等,撰寫及翻譯著作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