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編初中古詩文一本通 ![]()
《新編初中古詩文一本通》旨在通過對初中每一篇古文的詳加注釋、原文直譯和閱讀指導三個步驟,以及對每一首古詩(詞、曲)的充分揭示、詳盡講解,配以反復訓練知識點,讓學生能夠掃除閱讀障礙,進而掌握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悟詩詞的精神寄托,使學生能取得自學古詩文的自由。作者反復強調并列舉了初中古詩文學習中一字多義、一義多字、通假字、古今異義、偏義復詞、詞類活用、句式特點這七個方面,同時作了十分到位的闡釋,這些基礎知識的提要,正是初中古詩文學習中的一個個要點、難點、知識點。
一書在手,讓你輕松get 到古詩文學習的要點、難點、知識點。
厚道的語文教學(代序) 1964年,大文老師是我在奉賢中學就讀初三時的語文老師,又是班 主任,當時他雖然是只有五年左右教齡的新教師,但已是縣里、市里頗有 名氣的中學語文界的青年才俊。十年后,一次偶然的機遇,他知道我也在 當中學語文老師,那時,他在錢橋中學,我在莊行鄉(xiāng)下的一所中學。他不 顧交通不便、路途遙遠,多次來指導我怎樣分析教材、怎樣上語文課,還要 求我去錢橋中學聽他的課,指點我什么叫語文課。大文老師關愛學生的 滿腔熱情,對語文教學執(zhí)著鉆研的頂真態(tài)度,孜孜追求語文教學的真諦, 凡是受他教誨的學生,無不嘖嘖稱道,敬佩不已! 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已持續(xù)許多年了,然而大家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低下的批評仍然不絕于耳。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呢?且不說政策、行政層 面上的事,就教師的執(zhí)教層面來看,問題的癥結之一,恐怕在一篇課文、一 堂語文課到底教什么,學生到底學會什么,不少語文老師往往是心中 無數(shù)的。教什么學會什么,教師和學生都為之飄忽不定,那么合理而 科學地明確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課文的特點等也就成為 無本之木,教學效率也將無從談起。 問題的癥結之二,恐怕是教課文的現(xiàn)象越來越成為語文課堂教學 的常態(tài),而忽視教語文的鉆研與實踐。最近十年來我在區(qū)內、區(qū)外,還 是聽了不少語文課的,與老師交談中,感到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在教語文, 殊不知不少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都仍然走在教課文的軌道上, 許多課教學目標主要是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主旨),教學過程主要放在 課文分段、解讀文意與討論上。課文上完,學生主要收獲是明白課文大意 或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而語文知識、語文學習方法以及語文能力提升方面似乎沒有明顯的長進。這種語文課的教學流程主要是文本解讀型的, 其具體表現(xiàn)為初讀課文分段講讀總結練習,不少老師還對課 文后的思考練習常常是置之不理的。把理解課文內容作為教學的主要 線索,以課文內容替代語文課程內容,把教課文就作為教語文,可見 語文教學效率要提高也是不現(xiàn)實的。語文課程內容的核心問題在于語文 知識以及語文學習方法的教學,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合理的訓練,從而提高 學生的語文能力。運用課文來教語文,來達到語文課程內容的教學要 求,才是語文課的正道。 問題的癥結之三,恐怕是語文學習方法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幾乎不 見蹤影。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 外。不知什么原因,葉老先生說的這樣的語文課,現(xiàn)在少之又少。語文 課堂教學中缺了這個東西,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猶如汽車行駛中沒有了 油。另外,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要掌握語文知識、學 習語文的方法,單靠口耳相傳是不行的,要讓學生訓練、體驗。教師對疑 問的設計、對學生練習的設計、對學生語文學習的訓練等必須要加強,必 須要有針對性,必須要抓住語文課程內容的要領,讓學生們去操千曲而 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我認真學習了大文老師的《新編初中古詩文一本通》,感到這本專著, 不是一般的語文教學輔助讀本,而是換一種形式的師生互動,以學生訓練 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活動,一篇篇古文、古詩(詞、曲)的教學活動編寫,就是 一堂堂生動有效的語文課。一篇篇課文的讀和練,使我就像當年做學生 時一樣在聽大文老師上一堂堂語文課。 語文課怎樣上,就是要像大文老師的《新編初中古詩文一本通》那樣, 根據語文課程內容的要求,對一篇篇課文確定教什么,讓學生學會什 么。全書里每篇課文后面,都有閱讀指導欄目,通過明確重點掌握 特點化解難點的三維編寫,告訴老師對這篇課文應該教什么,學生 應該學會什么,使得師生明確教與學的目標,清晰教與學的重點與難 點,理解并掌握課文的特點。每篇課文閱讀指導的三點編寫,顯示大文 老師五十多年來語文教學的豐富經驗和敏銳而獨到的洞察力。從課文的 思想、內容、事理、語言、篇章結構等方面,恰如其分地提出了教什么與學會什么。這里也給語文老師們一個啟示:要上好語文課,首先要鉆 研弄明白每堂課教什么和讓學生學會什么的問題,并一定要付諸課 堂教學實踐。 語文課怎樣上,就是要像大文老師的《新編初中古詩文一本通》那樣, 根據語文課程內容的要求,凸顯語文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學習方法的教學, 不走教課文之路,堅定不移地走利用課文教語文的道路。中學生在 學習古詩文時,熟讀感悟一定量的古詩文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從提高效率 的角度看,學習并掌握一些古代漢語和古詩詞的基礎知識無疑是必需的, 而且在學習語法、修辭等一些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必然蘊含不少學習方法 的教學。所以他在傳授知識時不把重點放在記憶專業(yè)術語上,而是強調 讓學生在運用中理解!缎戮幊踔泄旁娢囊槐就ā防铮瑢γ科n文的注 釋做了不少調整與補充,在注音與釋義之外,還增加了古漢語語法方面 的說明,如詞性、詞的語法意義,包括詞類活用,之者于在特殊句式 和詞序排列中的標志性作用,句子成分分析等。在化解難點的訓練、體 驗部分,著重依據文本中的語境,來認知、辨析與運用古漢語。全書把古 詩文分成二十一個單元,每單元之后都安排基礎知識一節(jié)教學內容。 基礎知識的編寫不只是靜態(tài)地介紹知識,而是讓學生在老師的設問、辨 析、比較中去學習、去思考、去解答。全書在化解難點的編寫上頗具匠 心,充分反映了大文老師的語文教學智慧:首先是引導學生去動腦、動 手。訓練、體驗是教學過程的主線,是教學有效的基礎。書中訓練、體驗 的形式多樣性、趣味性、合理性體現(xiàn)得十分明顯。有些知識和方法的訓練 要不斷反復,前后勾連,安排得非常巧妙。其次是語文教學方法的教與 學。比如在學習常見文言虛詞以而于之其與焉等,詞類 活用,偏義復詞,古今異義,一字多義,一義多字,句子成分辨析,倒裝句、 被動句特殊句式等,比較法、歸納法隨處可見,學生在反復訓練中,也會很 自然地掌握這些方法。此外,還有修辭手法的認知與運用,語言表達方式 的認知與運用,句、篇結構表現(xiàn)手法的認知與運用等,都隨課文的重點、特 點與難點給予指明與訓練安排。再次是善于設置疑問。既引導學生把握 課文的內容、表現(xiàn)手法,又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舉一反三,這里語文的啟發(fā) 功能得以充分的顯現(xiàn)。 大文老師的《新編初中古詩文一本通》的通,在于讓學生掌握閱讀 古詩文所需的古漢語知識和語文知識,并在不斷的訓練、體驗中提高閱讀 古詩文的能力。我想,大文老師的初衷是讓學生不僅能讀得懂《新編初中 古詩文一本通》里的所有課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新編初中古 詩文一本通》能生成認識新知的能力,會去讀懂更多更難的古詩文。因 此,《新編初中古詩文一本通》是用課文教語文的范本。 大文老師虛歲已過八十了,卻仍然在語文教學一線奔波操勞。近年 來,還常常抽空來指導我們的語文老師,不時地邀請我們的語文老師到市 里參加他組織的語文教學活動。2012年,他還對奉賢全區(qū)的語文老師進 行了六次語文教學系列報告會。2013年,他又多次來奉賢多所中學聽課 指導,在鄔橋中學上了《藤野先生》兩節(jié)示范課,還對全區(qū)初中語文老師連 續(xù)做了四次語文教學的講座。每次活動,他都做了充分準備,活動中他全 神貫注,充滿著激情,如一匹駿馬在語文教學的大草原上自由地奔馳。每 次活動結束時,我與他交談,他仍意猶未盡,說著他的語文教學。我勸他 休息一會兒,他都不在意,勸慰的話常常被他打斷,我也只能默默地祝愿 他健康長壽,大文的語文教育思想青春永葆! 大文老師從上海師范學院畢業(yè)后,一直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對怎樣上 語文課、怎樣上好語文課苦苦追求、潛心研究。幾十年來,他知行合一,言 行一致,實踐認知再實踐并不斷地這樣循環(huán)往復,因而他對語 文教學的理解越來越深刻。我就大文老師的《新編初中古詩文一本通》而 說的一些話,是無論如何不能點明大文老師的語文教育思想的,也是無論 如何不能說出大文老師豐富的語文教學經驗的,但是我深深地感到大文 老師是一位厚道的語文老師,因為他愛學生,愛語文老師,忠誠于他的語 文教學,為了追尋他的語文夢,一片丹心,滿腔熱情。因而他的語文教學 是厚道的!他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是清楚的,然而他并不多說, 他只是用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告訴人們,什么是真的語文課,什么是對學 生負責任的好的語文課。 蔣輝蘽 2017年12月
張大文,特級語文教師。1981年評為上海市優(yōu)秀教師(省部級),1991年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即教育系統(tǒng)全國勞動模范)、*人民教師獎章獲得者,F(xiàn)為復旦大學附中特級教師,華東師大兼職教授,華中師大特約研究員,全國中學教育專業(yè)委員副理事長,全國中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閱讀學術委員。在語文教學中,首先提出語言思想語言的教學規(guī)律。
一、學習 ………………………………………………………………… 1 1 《論語》八則 ……………………………………………………… 1 2 孔孟論學 ………………………………………………………… 6 3 勉學……………………………………………………………… 11 4 孫權勸學………………………………………………………… 15 5 為學……………………………………………………………… 18 6 勞山道士………………………………………………………… 22 基礎知識一:一字多義 …………………………………………… 28 二、方法 ………………………………………………………………… 30 1 傷仲永…………………………………………………………… 30 2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34 3 黃生借書說……………………………………………………… 38 4 問說……………………………………………………………… 43 基礎知識二:一義多字 …………………………………………… 47 三、諷喻 ………………………………………………………………… 49 1 鄒忌諷齊王納諫………………………………………………… 49 2 王顧左右而言他………………………………………………… 53 3 賣柑者言………………………………………………………… 56 基礎知識三:古今異義 …………………………………………… 61 四、觀察 ………………………………………………………………… 63 1 兩小兒辯日……………………………………………………… 63 2 陳太丘與友期…………………………………………………… 67 基礎知識四:偏義復詞 …………………………………………… 70 五、山川 ………………………………………………………………… 72 1 山川之美………………………………………………………… 72 2 小石潭記………………………………………………………… 75 3 白洋潮…………………………………………………………… 79 4 天目……………………………………………………………… 83 5 登泰山記………………………………………………………… 88 基礎知識五:通假認知 …………………………………………… 93 六、技藝 ………………………………………………………………… 95 1 賣油翁…………………………………………………………… 95 2 核舟記…………………………………………………………… 98 3 口技 …………………………………………………………… 103 4 口技 …………………………………………………………… 107 5 明湖居聽書 …………………………………………………… 112 基礎知識六:詞義推知 …………………………………………… 117 七、志操 ……………………………………………………………… 119 1 周處 …………………………………………………………… 119 2 岳陽樓記 ……………………………………………………… 122 3 巢谷傳 ………………………………………………………… 127 基礎知識七:名詞的活用 ………………………………………… 133 八、情趣 ……………………………………………………………… 136 1 陋室銘 ………………………………………………………… 136 2 醉翁亭記 ……………………………………………………… 139 3 愛蓮說 ………………………………………………………… 144 4 短文兩篇 ……………………………………………………… 147 基礎知識八:動詞的活用 ………………………………………… 151 九、理想 ……………………………………………………………… 153 1 中國古代神話三則 …………………………………………… 153 2 陳涉世家 ……………………………………………………… 159 3 桃花源記 ……………………………………………………… 165 4 捕蛇者說 ……………………………………………………… 170 基礎知識九:形容詞的活用 ……………………………………… 176 十、論戰(zhàn) ……………………………………………………………… 179 1 曹劌論戰(zhàn) ……………………………………………………… 179 2 公輸 …………………………………………………………… 183 3 天時不如地利 ………………………………………………… 187 基礎知識十:斷句依托 …………………………………………… 191 十一、啟示 …………………………………………………………… 194 1 橘逾淮為枳 …………………………………………………… 194 2 中國古代寓言四則 …………………………………………… 198 3 《呂氏春秋》兩則 ……………………………………………… 203 4 螳螂捕蟬 ……………………………………………………… 207 5 黔之驢 ………………………………………………………… 210 6 黠鼠賦 ………………………………………………………… 214 7 束氏畜貓 ……………………………………………………… 218 8 狼 ……………………………………………………………… 222 基礎知識十一:篇章疏通 ………………………………………… 227 十二、信念 …………………………………………………………… 229 1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29 2 出師表 ………………………………………………………… 232 3 答司馬諫議書 ………………………………………………… 238 基礎知識十二:古為今用 ………………………………………… 242 十三、感時 …………………………………………………………… 244 1 春夜喜雨 ……………………………………………………… 244 2 登岳陽樓 ……………………………………………………… 246 3 菩薩蠻 ………………………………………………………… 249 4 卜算子 ………………………………………………………… 251 基礎知識十三:比較閱讀 ………………………………………… 254 十四、言志 …………………………………………………………… 256 1 觀滄海 ………………………………………………………… 256 2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259 3 望岳 …………………………………………………………… 262 基礎知識十四:省略補足 ………………………………………… 266 十五、繪景 …………………………………………………………… 268 1 山居秋暝 ……………………………………………………… 268 2 題破山寺后禪院 ……………………………………………… 271 3 錢塘湖春行 …………………………………………………… 273 4 江南春 ………………………………………………………… 276 5 水仙子·詠江南 ……………………………………………… 279 6 天凈沙·秋 …………………………………………………… 281 基礎知識十五:判斷標志 ………………………………………… 284 十六、塑像 …………………………………………………………… 286 1 木蘭詩 ………………………………………………………… 286 2 石壕吏 ………………………………………………………… 290 3 賣炭翁 ………………………………………………………… 293 4 醉太平 ………………………………………………………… 295 基礎知識十六:倒裝理順 ………………………………………… 299 十七、離情 …………………………………………………………… 301 1 無題 …………………………………………………………… 301 2 蝶戀花 ………………………………………………………… 304 3 卜算子 ………………………………………………………… 307 4 四塊玉·別情 ………………………………………………… 310 5 天凈沙·秋思 ………………………………………………… 312 基礎知識十七:被動識別 ………………………………………… 314 十八、即事 …………………………………………………………… 316 1 過故人莊 ……………………………………………………… 316 2 月下獨酌 ……………………………………………………… 319 3 送友人 ………………………………………………………… 322 4 浣溪沙 ………………………………………………………… 325 5 如夢令 ………………………………………………………… 328 基礎知識十八:詩詞層次 ………………………………………… 331 十九、報國 …………………………………………………………… 332 1 江城子·密州出獵 …………………………………………… 332 2 訴衷情 ………………………………………………………… 335 3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 338 基礎知識十九:詩詞線索 ………………………………………… 341 二十、懷古 …………………………………………………………… 342 1 登幽州臺歌 …………………………………………………… 342 2 黃鶴樓 ………………………………………………………… 345 3 望海樓 ………………………………………………………… 348 4 登擬峴臺 ……………………………………………………… 351 基礎知識二十:詩詞時空 ………………………………………… 354 二十一、醒悟 ………………………………………………………… 355 1 又呈吳郎 ……………………………………………………… 355 2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358 3 放言五首(之一)……………………………………………… 362 4 飲湖上初晴后雨 ……………………………………………… 365 5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368 基礎知識二十一:詩詞意境 ……………………………………… 370 答案 …………………………………………………………………… 371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