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早上念書頭腦最清晰,有人晚上背單詞效果最好;有人閉關,有人在咖啡廳;有人躺著讀,有人要大家一起讀。你適合哪一種學習法?在本書中,作者既總結了十六位杰出人物的學習方法,又分享了作者自身的學習技巧。旨在為找不到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讀者提供啟示。
發(fā)現(xiàn)特洛伊遺址的謝里曼,憑借自身獨特的外語學習方法,閱讀大量原文古籍,從而推測出特洛伊遺址的可能地點。日本暢銷作家村上春樹,用長跑的方式打造強健體魄,長期堅持小說家的職業(yè)生涯,接連寫出暢銷書籍,等等。他們在人生中也曾遇到過關鍵性的轉折點,使他們成功轉變就是其獨特的學習方法。
在這些學習方法中,你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身情況、能夠長期堅持的方法。亦可在作者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法則。
序 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Breakthrough(突破),意為打破僵局。它指科學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或太陽破云而出,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詞語。學習本來的目的是讓我們擺脫眼前困境,但是如果你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很難突破現(xiàn)狀。希望你能從本書中獲得啟迪,找到符合自身性格特點的學習方法,從而突破自我、改變現(xiàn)狀。也許你會想,我們早已不是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為
什么長大成人以后還要掌握性格學習法呢?實際上,正因為我們是成年人,才更需要輕松、高效、容易掌握的學習方法。
你需要了解自己在哪一個時間段,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用何種方法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因為我們是了解自己性格、習慣,有著明確目標的成年人,所以一旦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會迅速強大起來。
若用圖表示,即為: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堅持突破
學習本來是對未知事物的求知欲、好奇心,是一種由內而外自發(fā)形成的欲求。換句話說,就是一種受學習欲望驅使的行為。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學習從一種欲求變成了一種義務,
從我要學習變成要我學習。大學本應是一個可以自由選擇學科,自主性很強的學
習場所,但現(xiàn)在多數(shù)大學生卻覺得它只是高中的延長線。雖然不逃課、認真學習的學生不少,但是卻很少能夠見到想要鉆研此道,且學習欲望強烈的學生。我們從小就被養(yǎng)成了學習就是完成作業(yè)的習慣,這讓我們無法主動學習,也無法積極地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該怎么做。
兒時,父母、學校或補習班的老師在學習中充當了我們的領航員、引導者,但到了大學,就不再有人告訴我們該去做什么。這就要求我們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哪些學習是必要的。這種能力在進入大學以后尤為重要。我有一個具備豐富海外商業(yè)經(jīng)驗的朋友。他一進公司,就開始瘋狂地學習英語,因為他們公司會派懂英語的人出國留學,而且留學結束后,還可以獲得在海外一展身手的機會,他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才努力學習英語的。畢業(yè)后,曾和他一起外出旅游,令我震驚的是他的夢話都是用英語說的,可見他對英語學習中毒之深。
沒有任何人強迫他,他只是為自己的未來繪制了一幅藍圖,然后為之努力。最終,他獲得了留學機會,之后還被派到了海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海外分店的副社長。雖然到大學為止的學習是他成功的基礎,但直接改變他整個人生的,還是他走上社會以后所擁有的那份強烈的上進心和明確的目的性。
自主學習猶如品嘗美食。不是按既定順序品嘗固定的食物,而是從五花八門的菜品中選出自己想吃的、身體需要的食物,并對其進行個性的搭配。從眾多選項中,搭配出勢在必得的組合,就好像是棒球投手確立自己的制勝球。
一旦掌握了制勝球,其成效會讓你終身受用。
本書將向你介紹多位偉人的經(jīng)歷,希望能讓你從中受益,找到屬于自己的制勝球。
拓寬事業(yè)、豐富人生的關鍵在于學習,學習態(tài)度也反映著你的生活態(tài)度。
關于學習,村上春樹這樣寫到:
從小學到大學,除去少數(shù)例外,我對學校強制學習的東西基本上毫無興趣。……
我是在離開正規(guī)的教育系統(tǒng),也就是走入社會后,才開始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的。我發(fā)覺如果配合自己的節(jié)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就能高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術。比如說翻譯技巧,我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自掏腰包一點點學會的。雖然到翻譯風格大致定型為止花費了不少時間,也走了不少彎路,但反復實踐的過程讓我對學到的知識掌握得非常牢固。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
配合自己的節(jié)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如果能做到這幾點,就能體會到成年人學習的有趣之處。自掏腰包式的自主型學習,是成年人學習的關鍵所在。
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就會變得非常有意思。你會變得越來越有自信、越來越有毅力,你的世界也會變得更加多元化。
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