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學史》是一部概括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哲學到東西方近現(xiàn)代哲學的哲學發(fā)展史的著作。其中西方哲學史是一部由哲學家、哲學流派和哲學主義交織而成、交相輝映的思想史,書中梳理了從希臘哲學一直到現(xiàn)代的邏輯分析哲學的演變。東方哲學介紹了印度哲學,中國儒家、道家哲學等!妒澜缯軐W史》眼界開闊,大批磅礴,堪稱經(jīng)典之作。
《世界哲學史》:
第一章 斷簡殘編的哲學開端 斷簡殘編見于較完整保存下來的某些學者的著作中,他們把敘述哲學的歷史作為一種明確的任務,其發(fā)起者是亞里士多德。盡管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只為我們留下了他們著作的斷簡殘編,有些思想家甚至沒有留下只言片語,有些思想家的著作則遺失了。
這些偉大人物的思想對后世以及當今哲學產(chǎn)生了持久而又深遠的影響,他們的思想是西方思想的最初淵源,他們?yōu)槲鞣皆缙谒枷氲於嘶A(chǔ)。就這一點來說,我們不能不為之嘆服。這一時期的思想家們的著作殘篇我們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斷簡殘編。
在這方面,迪歐根尼一拉爾修的關(guān)于著名哲學家的生平和學說的十部書就是一個范例。另一部分是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的斷簡殘編,見于后來的哲學家們的著作里,他們往往是在闡述自己的觀點之前先要對先哲們的有關(guān)論點分析一番,這種習慣尤其是經(jīng)過亞里士多德的模范作用而變得流行起來。這類將不同哲學家關(guān)于某些問題的學說以概要的形式收集在一起編輯成冊的古典著作被稱為古希臘哲學論著集。
如果我們僅限于依靠這些著作殘篇,而沒有可資參考的各種間接資料的話,那么我們可能還仍然在黑暗中摸索呢。
一、自然哲學 1.赫拉克利特 約公元前540年,赫拉克利特出生在愛奧尼亞的艾菲斯的一個貴族家庭里,他是古希臘哲學的奠基者之一。赫拉克利特或許是西方的第一位遁世者。他離群索居,蔑視民眾,敵視民主政治。在生活和思想上,他都獨辟蹊徑。赫拉克利特上了年紀之后就完全與世隔絕,他隱居山問,以食植物為生,過著一種遁世的生活。他把他的思想寫進了一本《論自然》的書中,他的表達簡潔明快,寫作風格形象生動,思想尖銳獨特,并且由于其格言式的簡短句型而晦澀難懂,后世也稱他為晦澀哲人。不管怎么說,他遺留下的100多篇著作殘篇給人的印象就是如此。赫拉克利特的思想產(chǎn)生的影響一直持續(xù)到我們這個時代。
這個哲學史上的晦澀的神秘人物遺留下的著作殘篇變成了永不枯竭的知識源泉。他的“邏各斯”概念后來被應用到了基督教神學之中。他的“戰(zhàn)爭是萬物之父”的思想在尼采和達爾文那里重又回響了起來,斯賓塞的進化論也與他有著不解之緣,他的對立統(tǒng)一的學說在黑格爾那里得以復興。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萬物流變,無物常存”。而他的另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雖然并不是出自他遺留下的著作殘篇中,但是,古代和現(xiàn)代的學者都一致認為,這句話的確出自赫拉克利特之口。他也許曾深刻地體會到時間以及永恒變化的奧秘。不過,他的思想的偉大之處并不僅在于此,還在于他在不間斷的河流背后發(fā)現(xiàn)了一種統(tǒng)一性,即一種統(tǒng)一性原則,統(tǒng)一性中有多樣性,多樣性中有統(tǒng)一性。在赫拉克利特看來,世界的運行是由“邏各斯”支配的,“邏各斯”不是被創(chuàng)造的,而是永恒存在的。
似乎赫拉克利特也認為存在一種原始物質(zhì),但是,他所理解的原始物質(zhì)并不是米利都人所稱的水或氣,他稱之為“原始火”。在他眼里,這種“原始火”似乎又是一種神性的東西,并且也居于人的靈魂之內(nèi)。根據(jù)永恒的宇宙法則,萬物都是從火中產(chǎn)生的,也都消滅而復歸于火。他所說的火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火,而是具有一般的引申義。
從這種原始能量中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展而來的世間萬物遵循著一個偉大的原則,既對立統(tǒng)一原則。一切發(fā)展都是對立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神就是晝與夜、寒與暑、盈與缺、戰(zhàn)爭與和平!痹谟^念與觀念、人與人、男與女、階級與階級,種族與種族之間的斗爭中,形成了一個和諧的世界整體。在這個意義上,“戰(zhàn)爭是萬物之父,是萬物之王”。一切事物都與其對立面共存亡。所以,那種渴望結(jié)束戰(zhàn)爭永享和平的觀念是錯誤的。因為創(chuàng)造性的對立關(guān)系一旦消逝,那么就會出現(xiàn)徹底的死寂和停滯狀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