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金典
中教圖書商城
館配數(shù)據(jù)采訪
教材巡展網(wǎng)上行
在線客服
歡迎進入網(wǎng)上館配會薦購選采服務(wù)平臺 圖書館單位會員
注冊
圖書館讀者/館員
登錄
首頁
平臺現(xiàn)貨書目
中圖法目錄
出版社目錄
擬出版書目
基教幼教目錄
數(shù)字資源目錄
平臺使用指南
平臺介紹
書單推薦
更多
·二十四節(jié)氣|處暑
·二十四節(jié)氣|立秋
·二十四節(jié)氣|大暑
·二十四節(jié)氣|夏至
·科學(xué)出版社精品典藏
·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24年度好
·二十四節(jié)氣 | 立春
·二十四節(jié)氣│大寒
新書推薦
更多
·《中國經(jīng)濟學(xué)(2025年第2輯總
·《行為博弈》
·《神經(jīng)網(wǎng)絡(luò)設(shè)計與應(yīng)用》
·《精準落實》
·《新生物學(xué)本質(zhì)主義研究》
·《賞文物話中醫(yī)》
·《把熱愛變成事業(yè)》
詩歌編輯札記
定 價:58 元
作者:墨桅
出版時間:2016/12/1
ISBN:9787534789380
出 版 社:大象出版社
中圖法分類:
I267
頁碼:386
紙張:膠版紙
版次:1
開本:16K
9
7
7
8
8
7
9
5
3
3
8
4
0
內(nèi)容簡介
編輯推薦
序 言
作者介紹
目 錄
文 摘
《詩歌編輯札記》作者墨桅文筆簡練而意蘊深邃,描寫隨意卻生動傳神,他善于把握描寫對象具有特色的細節(jié),寥寥數(shù)筆即刻畫出人物性格鮮明、特點突出的簡筆肖像。這些文字是對一個時代的記憶,勾勒出了一個時代文學(xué)的發(fā)展軌跡和真實面貌,非常珍貴。
作者在長期擔任詩歌編輯的過程中,和國內(nèi)外許多的詩人、作家有著文學(xué)內(nèi)外的多種交往。這本書是作者對當時一些互動的回憶,是對一個時代的記憶。寥寥數(shù)筆即刻畫出人物性格鮮明、特點突出的簡筆肖像,勾勒出一個時代文學(xué)的發(fā)展軌跡和真實面貌。
中森大兄,惠寄刊物收到,并已轉(zhuǎn)交南丁老師。
大作業(yè)已拜讀,俗務(wù)繁雜,遲復(fù)為歉。
我與你雖相識較晚,但很有一見如故之感。你寫的開封的文字和詩歌編輯小札的一些篇章我都讀到過,這些文字既是寶貴的歷史記憶,本身也是優(yōu)美的文學(xué)作品,殊為難得。
你是真正而純粹的文人,我一向深為敬佩,交流雖不多,心中常掛念。
保重!
月底有楊稼生與痖弦通信集《兩岸書》研討會召開,請你參加,到時面談。
何弘頓首
2014年5月7日子夜
墨桅,本名趙中森。16歲投筆從戎。曾做過士兵、工人、播音員、編輯。開封市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代表作有詩歌《黃種人對黃河說》《女工之死》《火的思緒》《四月》《倒魚》,長篇小說《李師師》,中篇小說《崩潰的樓閣》《雕塑女人》《白石榴》《母魂》《掛滿樹枝的詩葉》《快活門神》《少年劊予手》,散文《被埋葬的體驗》《清明上河圖的亡國細節(jié)》,文化隨筆集《宋朝暖水瓶》《111粒沙子》。
作品(包括引用、翻譯)見諸《莽原》《奔流》《花城》《詩刊》《星星》《散文》《美文》《聯(lián)合報》《自由時報》《世界日報》等報刊,以及中國臺灣地區(qū)和美國、瑞士、韓國的報刊等出版物。曾擔任中國文化書院季羨林《中印文化交流史》、龐樸《白馬非馬》責任編輯。
序一/南丁
序二/何弘
詩人
愛斐兒
叢小樺
陳雨門
陳有才
程民生
程光煒
丁慨然
鄧萬鵬
馮杰
范源
樊城
公劉
耿占春
顧城
扈珍珠
孔令更
康潔
李白鳳
李根紅
李清聯(lián)
李雙
劉士林
劉向陽
劉海潮
劉靜沙
郎毛
藍藍
雷雨川
孟應(yīng)靈
馬新朝
苗得雨
梅藝辛
牛漢
南丁
南北
牛燕芳
萍子
青勃
齊遂林
蘇金傘
深耕
瘦谷
田桑
唐上上
譚德生
王恩宇
王綬青
王鴻生
王宇秀
吳元成
汪洋
溫青
鄔顯榮
許軍
西華老人
徐保越
徐琴
徐根泰
項麗敏
痖弦
易殿選
云從龍(信)
尹清軼
洋中冰(一封未發(fā)出的信)
岳杰
張俊山
張慶明
張洪波
鄭純方
甄嘉
作家
艾云
半夏
何向陽
胡文
黃浦生
李蘇鷹
李煥振
劉恪
羅銳
墨白
馬建華
龐嘉季
錢文忠
任崇喜
師陀
宋天倉
田中禾
唐晉
王立群
王不天
王少華
王連明
蕭耳
楊銀娣
楊稼生
鄭克西
周同賓
趙瑜
張瑞
藝術(shù)家
曹俊亮
曹增軍
蠢風
胡秋萍
李抱一
李中華
孫戈
孫潤田
一了
張家順
趙世超
趙媛媛
窗外
李師傅
老葛
女清潔工
張斗
鄭德存
周海嬰
趙明善
趙福運
趙博文
梁園
煙花
京都偶遇
短論中森/何弘
中森其人其文/王立群
白衣羽士/謝景和
后記
《詩歌編輯札記》:
老葛
國人歷來遵奉先哲偉人名言,有些乃構(gòu)成一生的座右銘帶人墳?zāi)梗缜皣抑飨瘎⑸倨婺蔷洹白鳇h的馴服工具”。“馴服工具”,自然而然地就讓人們想到踏實、隱忍、無怨、無悔、忠厚、慈善、老黃牛和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什么的,唯獨不見筆畫最單純的“人”。
一日,在生活區(qū)遇上兩位年輕女工,攙扶著一位頭發(fā)、皮膚乃至衣衫皆白的蠶一樣的老嫗走來。那老人細瞇起雙眼,顯然是在暗處或是病房生活得太久。待走近,我?guī)缀躞@呼出聲來:老葛!
老葛,一位4000職工大廠的文具員。
老葛年輕時,做打字員,漸漸眼花了,領(lǐng)導(dǎo)就讓她改任文具員。文具室就在辦公樓三層西頭那間密不透風的北屋。做文具員挺辛苦的,是那種將辛勞絲絲縷縷編織于細瑣日常而不顯功勞的差事。老葛算是我的“鄰居”,我當時在廠毛澤東思想廣播站做播音員。正值“文革”盛期,筆墨紙張的消耗驚人,全仗有老葛這灰白剪發(fā)頭的女性一日日購進著發(fā)放著。有時夜半遇有“特大喜訊”或“政治事件”,我是打開廣播,老葛則總會被人叫來張羅達旦。
老葛發(fā)放文具手續(xù)很嚴,無論生熟面孔,領(lǐng)條填罷,所領(lǐng)之物須一一對照方可出門,我有時套套近乎想走后門,總是碰壁。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jīng)。身為黨員的老葛因愛人的“政治問題”一直獨身,一個因工傷致殘的傻兒子至今終日在街上游蕩(是被行車上掉下的枕木砸中腦袋),另一女兒曾跟我妻子學(xué)鉗工。
廠里人都尊敬老葛。我家影集中,有一張妻子當姑娘時與老葛等人參加一個學(xué)習毛著積極分子代表會的合影。
我與老葛有過一次不愉快:那天我見廠長辦公室的人領(lǐng)“鴕鳥”墨水,便跑去找老葛要,不料她給我一瓶普通墨水。我不依,老葛說,你寫稿用得忒費,本地的就中了。我臨走時悻悻地說:老葛,你偏心眼!老葛眼皮一耷拉,噼里啪啦撥起算盤珠子。
幾次想寫寫老葛,一直不知從哪兒下筆,想著想著,漸次覺得,老葛的名字是與那文具聯(lián)結(jié)在一體的,正如我們說慣了的“倪志福鉆頭”。
女清潔工
樓下,小區(qū)的垃圾堆得高出垃圾筒好多了。
已經(jīng)熟悉的小區(qū)收垃圾的老人,一連兩天沒有出現(xiàn),心里有些擔心她。直到新的收垃圾人出現(xiàn),并以機動三輪替代她原來的人力三輪車,也證實了一個不幸的消息:老人清理過早晨的垃圾后,和丈夫走親戚,回來的路上,他們乘坐的電動車翻了,她當場被砸死……
她接手小區(qū)垃圾清理有兩個年頭了,我總是在去晨練的途中和她相遇,倆人從來都是互相招手致意;也總是在我歸來的途中,看見她著手第二趟垃圾的清理。她的車子總是裝得滿滿的。
眼見她赤手從垃圾筒里往外掬那些流質(zhì)的垃圾,很是心疼,也怨恨那些隨意丟棄垃圾果皮的人。你無法約束別人,就只有要求自己家做好,每一次都用垃圾袋裝好垃圾,往垃圾筒里放時手要輕。人們要特別注意對那些做服務(wù)性勞動的人的尊重,這也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就在幾天前,我把一件“長城”牌風衣搭在她的三輪車車把上,說讓她改成工作服穿。妻子送過她毛衣和一塊新布料,還有一包雜色毛線,想著她家的女兒有時間可為母親織一雙手套。
就這樣,小區(qū)失去一位每天為他人帶來清潔的老人。
我問過傳達室值班人她的姓名,說不知道她叫啥,年齡多大也不知道,只有每月領(lǐng)170元工錢時在本上畫的“√”。張斗
那年清明,十個姊妹為母親掃過墓后,我從許昌搭上去禹州的長途汽車,去看望郎毛在鄉(xiāng)下的父親,這是已久的心愿。
老人的名字叫張斗。
其實早已見過面的,而且是一家三口,農(nóng)歷大年三十趕到那個叫郭莊的鄉(xiāng)村。那年,我的孩子正上小學(xué)。
記得郎毛說話利索、衣著整潔的母親,心疼地撫摩著我妻子被類風濕壓迫得佝僂的背:“就直不起來啦?”妻,只笑了笑,她感覺到了溫暖。那幾天山鄉(xiāng)的日子,也必將溫暖著我的一生。
臨走前夜,一對老人樂呵呵掬來好多禮物,我都謝絕了,怕傷了老人的心,就說,要不,把那面瓢帶走吧。是個巴掌大的半個葫蘆,一看就是用過好久的。郎毛的父親連忙把面缸上的那瓢拿起,用菜刀小心翼翼刮去上面的面垢,又拿干凈毛巾擦了幾遍,鄭重地遞我手上。
它,輕得幾無分量。
郎毛父親的手有些涼,收回去后好像找不到放回的地方。他喃喃一句:“俺真宇(郎毛出道前的原名)啥時間能出去呀……”這是一位智慧的中國農(nóng)民,他在20世紀60年代河南大饑荒來臨之前,憑著敏銳感覺,果斷率領(lǐng)全家闖關(guān)東。他返回故鄉(xiāng)的時候,看到村口多了一些墳頭。
他的這句話很重很重,這是一個有沉重心事的傳統(tǒng)的中國父親的話語。這話語擊打得我的回答竟有些輕飄:“會的……”如同瓦西里的那句臺詞。
那瓢,妻用了十多個年頭,直到一天早晨它無聲地裂開,粘補也無濟于事。這期間,郎毛讀完武漢大學(xué),并在省會謀到職業(yè),出版了《流浪的詩學(xué)》和《傳說中的痛苦》。
戊子年八月,郎毛駕私家車陪我去看望住在鄭州城南的他的父母。郎毛母親一眼就認出了我:“咋老成這啦!”還那么干凈利索,一句話說得我哈哈大笑。走時非送我下樓,樓道里的腳步數(shù)她最響。那天,郎毛的父親“出場”稍晚,他從里間走出來時說的頭一句話,讓郎毛也吃了一驚:“你上次走時撇那兒一把傘,一下雨就想起你……”
是一把乳白底大紅花尼龍布傘,八成新,用手開合的那種大雨傘。
我不大喜歡“滴水” “涌泉”一類的江湖語。尋常人大多行為只是本能的一種心態(tài),流水落花,并無功利。也正是無數(shù)這樣的細節(jié),滋潤著人生,撫慰著心靈,也見證著一個個人和家庭的興與衰。
……
你還可能感興趣
為時代曲寫的藍色情歌
第七屆老舍散文獎獲獎作品集
雅活書系 古珠之美
百年智慧:季羨林的110個故事
中國新實力作家精選:做一只蜻蜓飛過
櫻花亂:日本集
我要評論
您的姓名
驗證碼:
留言內(nèi)容
公司介紹
榮譽資質(zhì)
定向推薦書目
出版社授權(quán)
采訪數(shù)據(jù)下載(EXCEL格式)
采訪數(shù)據(jù)下載(ISO格式)
出版社登錄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1993-2025
www.wsgph.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shù)支持:山東中教產(chǎn)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電話:400-0531-123
魯ICP備18038789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