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農村寄宿制小學功能定位及實現(xiàn)路徑研究:基于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視角》在全面檢視西部農村寄宿制小學校功能變遷路徑的基礎上,基于結構功能主義、教育公平、社會化及公共產品等理論,結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重構了西部農村寄宿制小學社會功能和個體功能。主張構建“以宿舍為中心、以高素質的生活指導教師為主體”的寄宿生業(yè)余活動管理體系;構建“以食堂為中心、以后勤員工為主體”的寄宿生生活服務管理體系,實現(xiàn)農村寄宿制小學家庭撫育功能替代,從而提升農村兒童生活品質與綜合素質,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
董世華,男,土家族,1970年生,湖北恩施人,2012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學專業(yè),獲教育學博士學位,F(xiàn)任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與政策、農村教育及教育規(guī)劃。先后在《教育發(fā)展研究》、《復旦教育論壇》、《教育學術月刊》等雜志發(fā)表論文20余篇。目前正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及省級招標項目等多項課題。參與貴州省貴安新區(qū)教育布局規(guī)劃、貴州省“十三五”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及縣級教育事業(yè)規(guī)劃等項目。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緣起
第二節(jié) 研究意義
第三節(jié) 文獻綜述
第四節(jié)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五節(jié) 研究內容
第六節(jié) 擬突破的重點與難點
第七節(jié)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西部農村寄宿制小學功能定位的歷史檢視
第一節(jié) 西部民族地區(qū)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形式
第二節(jié) 西部地區(qū)農村小學布局調整的主要載體
第三節(jié) 西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解決的最佳選擇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西部農村寄宿制小學功能定位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學校功能的內涵
第二節(jié) 結構功能主義理論
第三節(jié) 教育公平理論
第四節(jié) 教育社會化理論
第五節(jié) 公共產品理論
第四章 西部農村寄宿制小學功能發(fā)揮的時代訴求
第一節(jié) 西部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社會功能定位
第二節(jié) 西部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個體功能定位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功能定位的合理性檢視:以貴州省為例
第一節(jié) “民工經濟”與農村家庭小學教育抉擇
第二節(jié) 教育城鎮(zhèn)化誘致農村家庭選擇寄宿制教育
第三節(jié) 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催生寄宿制教育需求
第四節(jié) 寄宿制學校破解農村教育困境的示范效應
第五節(jié) 農村寄宿制小學提供優(yōu)質教育的強勁引力
本章小結
第六章 西部農村寄宿制小學功能的實現(xiàn)路徑
第一節(jié) 提供優(yōu)于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提升農村兒童生活品質
第二節(jié) 提供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提高農村兒童綜合素質
第三節(jié) 提供更高水平的教學質量,縮小西部城鄉(xiāng)教育差距
第四節(jié) 構建長效的經費保障機制,改善學校后勤保障條件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