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先祖父祿堂公1933年12月歿于故里,至今已82年;先父存周公1963年逝于北京,至今亦52年了。而不管過了多少年,先祖父和父輩留下的事業(yè)及由此帶來的責任,卻始終沉甸甸地壓在我的心頭。
先祖父孫祿堂,孫氏武學的創(chuàng)建者,喜文近武,得多位武術(shù)大師傾心傳授,加以天賦資質(zhì),刻苦勤奮,數(shù)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精修形意、八卦、太極三派拳術(shù),經(jīng)半個多世紀的研習、探索、提煉,終臻化境。時人公論,集三派拳術(shù)于一身且精通技理者,獨孫祿堂一人耳。故先賢宋世榮曾贈言:“學于后,空于前。后來居上,獨續(xù)先宗絕學!
先祖父品德高尚,武功造極,學識淵博,又深諳國學,感悟武術(shù)與“周易”關(guān)聯(lián),遂參《易》修拳,首提關(guān)乎武學未來走向的“拳與道合”之理,并冶三拳技理于一爐,創(chuàng)立了“三拳形雖不同,其理則一”的孫氏太極拳,在中國太極拳發(fā)展歷史上,立起了一座劃時代的豐碑。
先祖父武學著作頗豐,代表作《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技理俱佳,極具科學性、可讀性以及實用價值。傳播至今,仍被武學研究者奉為圭臬。
孫氏后人,時刻以先人的榮譽為榮,更以弘揚先人開創(chuàng)的一脈拳學為己任。20世紀90年代初,由先姐孫叔容組織孫氏武學門人,首次對孫祿堂武學著作進行了整理及簡注。
21世紀初,再由先姐孫叔容,帶領(lǐng)筆者及亡弟寶亨,編著出版了《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增訂本》。
先姐在這冊《大全增訂本》前言中申明了筆者姐弟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整理注釋先祖父遺著的初衷。
先祖“闡明武學之道,刊行于世,裨益后學者多矣。”然“孫氏武學著作中常引用儒、釋、道三家之說,及陰陽、五行、八卦、運行之理,以闡發(fā)拳中之奧義,每有文言體裁,且引述《易經(jīng)》及黃老之學,難為近人所接受,筆者等遂編寫《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簡注》一書以應(yīng)讀者之需,出版以來備受讀者喜愛,F(xiàn)初版書早已告罄,而索書者日眾。今經(jīng)筆者對《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簡注》一書進行補充校訂,以修訂本問世,以饗孫氏武學愛好者。”
先姐所言,道出了吾輩孫氏后人的心聲,在此《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簡注》之后,筆者亦籌資先后自費出版印行了再現(xiàn)先祖父五本經(jīng)典拳學原版原貌的《孫祿堂武學全集》和全面展示先祖父文有養(yǎng)、武有成、文武共舞共融風采的《孫祿堂文武集》。
先祖父所著五本經(jīng)典拳學,影響深遠,求索者眾。先父孫存周昔年在世時,幾度再版,仍不敷求。本人效仿先父,為酬孫氏武學之知音,不畏其難,自籌資金,自費印制《孫祿堂武學全集》,亦是孫家后人“成先人之志,不墜其業(yè)”的一點兒執(zhí)守。
光陰荏苒,僅《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增訂本》的問世,轉(zhuǎn)瞬已15年矣。包括以先姐為首的合作人,除筆者外,俱已駕鶴西去。然孫氏武學之研究,卻始終沒有停止,整理修訂工作亦未有窮期。筆者雖屆米壽之年,但責無旁貸,誓擔此任,力足赴之,薪火相傳,團結(jié)門人弟子、學生以及所有愛好者,為傳承普及推廣孫氏武學,繼續(xù)進行公益教學、編著及有關(guān)的社會活動。恰逢此時,北京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緊跟國家前進步伐,為弘揚中國武術(shù)文化,以人為本,實現(xiàn)夢想,相約出版“武學名家典籍”叢書之《孫祿堂武學集注》,雙方一謀即合,決心傾情共襄孫氏武學研究領(lǐng)域的這一盛舉。
由筆者擔任校注的《孫祿堂武學集注》,集孫祿堂武學著作豎排原版原文、橫排簡體版、孫祿堂部分歷史圖照及書法作品為一體,重點對孫祿堂原著進行點校正誤,并在舊作《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增訂本》的基礎(chǔ)上,增加修正部分解注。旨在更有利于習者閱讀,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升武技水平。
本書完稿,即將付梓,雖嚴加校正,亦恐難臻至善不留訛舛,敬請方家正之。
孫婉容
乙未秋月書于北京頤清園
孫婉容,1927年生。孫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孫祿堂之嫡孫女,蒲陽拳社社長,北京市孫氏太極拳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香港孫氏太極拳總會永遠榮譽會長。1951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衛(wèi)生系。原北京體育學院訓(xùn)練競賽科科長。副教授,射箭國際裁判,河南大學客座教授。其父孫存周幼承家學,繼承了孫氏太極拳的精髓,善技擊,在江南滬杭間頗有盛名。孫婉容系孫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在繼承發(fā)揚的基礎(chǔ)上,主編了《孫式太極拳劍》,并與其姐孫叔容、其弟孫寶亨等合作編著了《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增訂本》《孫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教與學》等書。始終致力于孫氏武學的推廣與普及,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市海淀區(qū)開辦孫式太極拳學習班,并為日、美等國來訪的太極拳代表團授課,還曾在外出工作間隙為四川、河南、廣西等地練習者進行輔導(dǎo),是當代著名的孫氏太極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