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其他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發(fā)展歷程,書寫了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壯麗篇章,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新中國政治史反映的是新中國的發(fā)展方向和道路選擇,是新中國歷史的核心內容。深入研究、準確把握新中國政治發(fā)展的歷史,不僅是正確認識新中國歷史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能夠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是學習和研究魏晉南北朝史和隋唐史的必讀書,也是初學讀史者的入門書。本書采用淺近的文言,從禮儀、職官、刑律、音樂、兵制、財政諸方面分析構成隋唐制度的歷史因素,上溯漢魏南北朝,提綱挈領地說明中古歷史衍化變遷的脈絡。本書"為初學讀史者而作"
《中國近百年政治史》是一部編著最早、在海外影響很大、在取材與敘事方面頗具特色的中國近代政治史著作。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勢力節(jié)節(jié)相逼而入,中國的政治格局由此大變。該書依次介紹了鴉片戰(zhàn)爭、維新運動的初步、維新運動的反動、革命與立憲的對抗運動、中國國民黨改組
百年前,西學東漸,中西學并立,文史哲分家,經濟、政治、社會等新學科勃興,令國人亂花迷眼。中華現(xiàn)代學術之轉型正是完成于這一混沌時期,于切磋琢磨、交鋒碰撞中不斷前行,涌現(xiàn)了一大批學術名家和一大批經典之作,學術與思想之新變,亦帶動了社會各領域的全面轉型,為中華
本書稿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用敦煌吐蕃歷史文獻、贊普石碑文、新舊唐書,以及吐蕃后期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分析了吐蕃時期大臣之詞淵源、大臣制度的文化內涵、大臣制度的組織結構、大臣制度的基本模式,以及吐蕃大臣制度與唐、突厥職官制度的關系等,具體內容從書稿的目錄看,體例清晰、結構嚴謹、系統(tǒng)全面,提綱較完整,把吐蕃
在我國已有較多地方立法及實施經驗以及我國志愿服務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緊扣服務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重大責任與機遇,對接國際發(fā)展趨勢,圍繞志愿服務法治化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研究,為推進志愿服務立法,促進我國志愿服務法治體系建設提供決策參考。本書分為總報告、分報告、專題篇、區(qū)域篇、借鑒篇?倛蟾媸紫妊匾u首部助殘志愿服務藍皮書總
本書是一本中國古代史方向的學術專著,是國家出版基金“中國古代鄉(xiāng)村治理研究叢書”之一種。中國歷來是農業(yè)國家,鄉(xiāng)村史探究至關重要。宋代鄉(xiāng)村治理呈現(xiàn)“宋型”特點,本書探索宋代鄉(xiāng)村治理的多元主體,分析各主體互動,結合理論與實踐,還原鄉(xiāng)治全貌。突破學科界限,運用制度管理學構建數(shù)據模型,為宋代治理提供新視角。本書從六個方面進行探討
《以經治國與漢代社會》一書為再版修訂書籍。全書緊扣以經治國的主題,以治為中心,系統(tǒng)闡釋了經學與政治、經濟、法律、教育、文化、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關系,邏輯地構成了一個學術整體。作者晉文為秦漢史研究專家,他爬梳古籍、系統(tǒng)整理,在俯瞰漢代社會變遷、從總體上揭示經學對漢代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的同時,對相關具體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宋代鄭樵所著《通志》的精華部分,為其二十略,包括:氏族、六書、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禮、謚、服器、樂、職官、選舉、刑法、食貨、藝文、校讎、園譜、金石、昆蟲草木二十篇,共五十二卷,百代之憲章,學者之能事,盡于此矣。在二十略中,鄭樵將宋代以前的典章制度、學術文化加以分類,涉及諸多知識領域,探索其演變過程,論述詳細,堪稱世
《州縣提綱》成書于南宋時期,是我國現(xiàn)存較早的官箴書。此書共分四卷:第一卷內容是為官如何廉潔自律、勤勉公事等;第二、三卷內容是如何處理訴訟;第四卷內容是稅收的收繳和力役的安排。此書通行的版本為清代中葉李調元所刻《函海叢書》本、張海鵬所編《學津討原》本。由于成書年代較久,書中很多地方非經注釋、翻譯,已非今日普通讀者所能通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