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巴文和東巴文都是納西族先民創(chuàng)造的。東巴文字符像一幅圖畫,易于識讀,而哥巴文字符比較抽象,不易識讀。從時代上來講,哥巴文的產生時代要晚于東巴文。從文字發(fā)展的角度來說,哥巴文比東巴文更為先進,但是哥巴文異體眾多,使用比較混亂,現(xiàn)在很多納西族祭司對此也一籌莫展。本書主要從哥巴文的創(chuàng)制的歷史,哥巴文的字符來源和文字系統(tǒng),哥巴
本書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梳理概括,把知識重難點、備考點通過系統(tǒng)全面的專項梳理、歸納總結,讓學生完善知識體系,最終達到查漏補缺、考前沖刺、快速提分的效果,是一本融基礎性、系統(tǒng)性、實用性于一體的基礎知識工具書。書稿共分二十章,內容涉及聲明學、因明學、工巧明學、韻律學、星象學、修辭學、戲劇學、文學、翻譯理論等。此書對基礎知識解
本書是《中國瀕危語言志少數(shù)民族語言》(第二輯)中的一種。作者在第一手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對四川雅江縣木絨鄉(xiāng)扎壩語南部方言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調查研究。全書分導論、語音、詞匯、詞表、語法、語料六部分,共20小節(jié)。作為教育部語言資源保護項目的最終成果,本書借助當代形態(tài)句法學和類型學框架對扎壩語的音系結構、分類詞匯以及形態(tài)句法特征
汝卡支系是納西族古老的支系,其語言文字、音樂舞蹈等與納西族其他支系有明顯差異,其東巴文化底蘊深厚,至今傳承不斷,民俗原生態(tài)特性強,特點突出,是汝卡東巴文化發(fā)展傳承的重要站點。本書通過對納西族汝卡支系進行田野調查,對所收集的納西族汝卡支系的東巴文獻進行分類、編目、提要,對重點文獻進行譯釋與解讀;并對汝卡支系的語言文字進行
本書研究和呈現(xiàn)在調查研究越南民族古代文字過程中所提出的主要問題,重點是在漢字影響下所形成的京族喃字。前三章介紹越南古代的文字書寫系統(tǒng),探究喃字的起源與形成,并通過與漢字及該地區(qū)其他相關文字的比較研究,進一步確定喃字的類型特征。第四五章深入研究喃字的功能結構、形體結構及其隨時間的發(fā)展與演變。第六章考察喃字的社會功能及實現(xiàn)
該專著是嚴格按照語保的統(tǒng)一要求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完成的。共分導論、語音、詞匯、分類詞表、語法、語料等六章。語音方面描寫了其全貌包括元音(包括長短復合)輔音及其變體、語音變化、元音和諧、音節(jié)結構、重音等。詞匯(含詞表)方面比較全面描寫詞匯特點、結構、來源以及獨特的詞語,包括圖文并茂的文化詞語等。語法方面分詞類、短語和句法
《彝文文獻選讀北部方言)》精選20篇彝族經典文獻,內容豐富,涉及彝族婚嫁歌、情歌、教育經典、創(chuàng)世史詩等。漢譯莊重、典雅,契合古籍原文的風格。通過閱讀彝族文獻,可以增加閱讀量并了解彝族的文化、文學、歷史、宗教和習俗。每篇文章精心地設置有詞語注釋、生詞和練習題,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詞義和學習彝語。本書對于傳承彝族文化、推動
《〈格薩爾〉方言詞典》系玉樹藏族自治州重大文化工程《格薩爾》項目叢書之一,由玉樹藏族自治州《格薩爾》項目辦公室組織專家編纂。對搜集了的10500多個詞條進行了釋義,釋義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詞條依藏文字母順序,分部排列。對有多義項的詞條用序碼分別釋義!丁锤袼_爾〉方言詞典》是一部藏語方言的很好的工具書,是玉樹藏族自治州《
本書是一本研究、解密古代納西先民記錄宇宙、時間、空間、天文、歷法的專著。本書從介紹納西族歷史文化源流開始,逐一展開對納西先民的宇宙哲學觀、時空概念、原始天文、歷法編制、民俗屬相、實際運用等多個方面的研討,重點解讀天文歷法象形符號的象征和內涵,重點描繪納西各歷史時期創(chuàng)造或使用的歷法,重點呈現(xiàn)東巴歷法的獨特性、豐富性、融合
保安族是我國人數(shù)極少的民族之一,也是甘肅省特有的少數(shù)民族。保安語是極具個性的民族語言,被列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語言,沒有文字。隨著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會講保安語的人越來越少,保安語已成為瀕危語種。本書為保安族語言圖解詞典,共收錄常用單詞近4000個,短語600條,日常會話500多句。詞匯按使用場景分篇,按照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