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出現(xiàn)了一個高潮,西方的科學知識大規(guī)模的傳入中國。這一時期大量新的天文概念、天文數(shù)據(jù)以及計算方法涌現(xiàn)在歷法家們面前,經(jīng)緯度的概念正是其中一個最能體現(xiàn)中西歷法匯通的重要新元素。經(jīng)緯度概念伴隨地圓說傳入中國,不僅更新了時人的地理知識以及沖擊了天圓地方的傳統(tǒng)的宇宙觀,而且對歷法的編制產(chǎn)生了影響。在明末改歷的
現(xiàn)在地球上的時間和空間,是受到本初子午線,也就是0度緯線約束的。但是,在19世紀以前,世界各地存在超過25條不同的本初子午線,分別位于巴黎、北京、倫敦格林尼治、華盛頓,以及自托勒密以來歐洲選定的傳統(tǒng)位置——加那利群島。最終,以通過格林尼治的經(jīng)線作為本初子午線,成為最務實的選擇。本書不僅全面翔實地敘述了今天國際通用的本初
本書是一本經(jīng)典且開創(chuàng)性的天文學指南,近30年來一直是初學者和資深業(yè)余天文學家首選的野外指南。第四版完全更新了特倫斯·迪金森和艾倫·戴爾的寶貴手冊,樹立了天文指南的新標準,將成為下一代觀星者以及長期愛好者的試金石。本書全面反映了最新的觀測技術和設備信息,經(jīng)過大規(guī)模修訂和擴展,增加了48頁,總頁數(shù)達到416頁。全書配有全新
宇宙究竟從何而來, 又是如何有了今天的模樣? 人類為什么要登月? 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登陸火星的宇航員? 太陽風暴的破壞力究竟有多強? 奧陌陌到底是什么? …… 數(shù)千年前,人類便開始仰望和探索頭頂上這片浩瀚的星空。從肉眼觀測到使用望遠鏡,再到發(fā)射空間探測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去幾
這是一套將海洋由淺至深、天空由低至高、陸地由表至里進行層層揭秘的科普系列繪本。我們腳下的陸地到底有什么呢?本書將從腳下的土地向下挖,以地表到地心的深度為線索,其中講解地底的動植物、地質(zhì)構成、火山爆發(fā)、地下溶洞、地下基地等一切關于地下的秘密都能在書中找到,通過全景畫展示、講解它們形成原因,以及地理學、考古學知識,滿足孩子
《漢譯名著日歷》每日擷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一書一語,配以作者像或是相關主題的精美插圖,油畫、版畫、水彩、雕塑不拘一格。 今年漢譯名著日歷采取橫版雙環(huán)樣式,圖文位置進行了全新調(diào)整,內(nèi)文色條統(tǒng)一放在右側,便于打孔穿環(huán)。橫圖采用整鋪方式,用紙啞光櫻花,最大程度還原了圖片的色彩和質(zhì)地。外包裝盒繼去年將綠色作為主色后,今年采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據(jù)從出土的甲骨文考證,古人常用來紀年月日時。關于其起源有多種傳說,綜合來看普遍認為天干地支源自于古人對天象的觀測以及對植被動物等生靈的關注與記錄,呈現(xiàn)出天與地在時間流轉中的變化。本書以“天干地支”為切入點,從起源講起,不僅
“天書”是一套以天文與航天為主題的系列圖文書。第3集《看見黑洞》延續(xù)第一本的風格,以專題的形式介紹黑洞這一類因其神秘而更具魅力、且與時空的基本結構關系密切的天體,從理論探討到實證觀測,從形成過程到最終歸宿,較為完整地闡述了人類目前對黑洞的認識,并延伸到恒星、星系研究的前沿知識。除專題外,本書還包括前沿天文研究成果介紹、
本書是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貓咪主題的日歷作品。選用蔡氏精美全彩國風貓咪手繪圖和365句勵志箴言,以貓咪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傲嬌”的生活態(tài)度和不認輸?shù)钠磩艃,圖片精美、語言風趣富有哲理,向讀者傳遞豁達從容的處世哲學。
本書講述天體力學的基本內(nèi)容。具體包括二體問題、N體問題、三體問題和攝動理論基礎。另外,我們會簡要介紹天體測量的基礎知識并以二體問題為例講述測量定軌(軌道計算)和軌道預報(星歷表計算)。在天體測量這個比較偏天文觀測的話題部分,我們把重心放在各種坐標系特點的理論介紹上?傮w上,本書關注天體力學的理論和天文觀測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