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跟恐龍專家一起回到恐龍時代,與古老而神秘的恐龍來一場面對面的親密接觸!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恐龍,有的穿著盔甲,有的披著羽毛,有的長著犄角,有的聰明機敏,有的行動迅捷,有的巨大無比,有的小如家貓,有的令人聞風喪膽……穿盔甲的恐龍可不是給自己穿戴盔甲的意思,裝甲是這些恐龍生來就有的。甲龍身上
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中國化石裸子植物的分布、研究歷史和組成特征等。上冊內(nèi)容包括前裸子植物門、種子蕨植物門、蘇鐵植物門、銀杏植物門,共涉及115屬,673種,含化石圖版224幅;下冊內(nèi)容包括松柏植物門、買麻藤綱和分類位置未定的裸子植物,共涉及170屬,627種,含化石圖版280幅。本書適用于從事古植物學、植物學、地質(zhì)學等領域的
你喜歡恐龍嗎?這本翻翻書介紹了恐龍館里的各種恐龍標本是怎樣制作的。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各個時代的恐龍,還能欣賞到各種各樣的恐龍化石,而且還可以和研究員一起學習怎樣制作一個恐龍標本?破照J知與互動游戲的結合,讓孩子們可以在游戲中探索、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令收獲加倍!
董為主編的《第十五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選錄了31篇參加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第十五屆學術年會及中國第四紀古人類一舊石器專業(yè)委員會第六次年會的學術論文。這些論文觀點新穎,內(nèi)容豐富,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近幾年我國各地的科研人員在古脊椎動物學、生物地層學、古人類學、史前考古學、第四紀地質(zhì)學和古環(huán)境學等方面的現(xiàn)狀及進展,
《宜昌地區(qū)赫南特動物群及其生境和滅絕原因以及蘭多維列世生物群演變》一是對宜昌地區(qū)五峰組觀音橋段赫南特動物群化石的詳細采集和描述,共有該動物群15個科(含2個新科)、35個屬(含6個新屬)、43個種(含11個新種),附有60個精美化石圖版、29張插圖,并對其中5個老屬的特征進行補充和修訂。對該動物群滅*的原因提出了
全腦智能訓練書·恐龍
本書共分六章,以二疊紀火山巖系中的蜓類化石為重點,進行了地層古生物學、古生態(tài)學、沉積學、地球化學的綜合研究,厘定完善了青海南部二疊紀生物地層和巖石地層序列,劃分了火山-沉積格架下的不同埋藏類型與生態(tài)類型蜓類生物組合,提出了□類適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類生物組合的空間分布與火山-沉積地貌的響應關系,探討了青海南部早-中二疊
這是一部趣味盎然的知識類書籍。本書詳細介紹了各種恐龍知識,囊括了多種類型的恐龍,包括性情溫和的草食性恐龍、生性兇殘的肉食者、如數(shù)十頭大象加起來那么大的大型恐龍、和一只母雞差不多大小的小型恐龍等。全書編排科學,體例嚴謹,并配有大量精美的圖片,將恐龍時代的場景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可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本書精致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