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目,在已有的布達佩斯學派文藝理論和美學研究的基礎上推進當代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美學探討,主要定位于二戰(zhàn)以來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美學。書中詳細論述了南斯拉夫實踐派美學、匈牙利布達佩斯學派的新馬克思主義美學、捷克存在人類學派美學、波蘭哲學人文學派美學等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美學流派。書稿反思了東歐新馬克思主義文
《美學史》是一部詳細而完整的西方美學史專著,對上自古希臘羅馬,下迄當代的美學發(fā)展歷程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考察。 鮑?且幻潞诟駹栔髁x者,《美學史》集中反映了其唯心主義美學史現(xiàn)。閱讀本書,可以了解如下問題:按照世界史上各個不同時期的主要思想家的設想,美在人類生活的體系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和具有什么價值?
本書立足于史料爬梳,在梳理和回顧近百年來學術界有關晚明文史研究的成果基礎上,以晚明時代的突出社會癥候——“‘物’的崛起”為切入點,采用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從整體性視野展示了前現(xiàn)代晚期中國社會生活、文藝活動和審美風尚的基本歷史特征,深入探討了前現(xiàn)代晚期中國社會審美文化的嬗變過程,并對當前社會生活、文化藝術領域凸顯的重要問
本書系湖北省美學學會刊行,收錄了該會會員的相關論文。全書根據論文的研究方向分成中國美學、西方美學、文藝美學、設計美學、審美文化、審美教育、短評、書評、訪談等幾個部分。文中既有美學界大家關于中外美學問題的探討,也有美學后進的思考成果。
本書分別從穿著服飾、儀容修飾、氣質修養(yǎng)、交往禮儀、行為舉止、綜合素質等方面闡述了提升個人形象的方法。
《美育學刊》自創(chuàng)刊起即將刊物定位于面向國內外學者的美育研究學術刊物?镉杀本┐髮W資深教授葉朗、山東大學資深教授曾繁仁、浙江大學資深教授徐岱、浙江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張法擔任顧問,著名美育專家杜衛(wèi)教授擔任主編。2015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美學類論文轉載數(shù)據中,《美育學刊》列全國第1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主辦的學術刊物《中國
本書屬于《互聯(lián)網+大美育理論、課程、學程、教程》的理論系列之一,是審美和美育的最基本活動—審美—的身心機制的研究。包括三個篇章:審美體驗、審美認知及審美價值觀,以及附錄審美應用。上篇主要是涉及審美體驗的情緒基礎,生理基礎和反應特點,審美對認知的促進作用;中篇用實證方法檢驗了審美認知的功能、審美意象、審美聯(lián)覺、審美認知的
《遠近幽深藝術體驗、修辭和公賞力/北京大學藝術學文叢》匯集了著者的遠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的體驗美學和修辭論美學論文,以及近在過去十年間的藝術“公賞力”及“心賞”等藝術學論文,可以呈現(xiàn)其先后親歷的從體驗美學、修辭論美學和藝術公賞力等不同路徑去探討審美與藝術的奧秘的治學印跡。第一輯為審美體驗與體驗美學,探討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