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張宏林先生收藏的銅鏡精選,分為上、中、下、拾遺四冊。其中銅鏡以拓片形式展示,并輔以書法及釋文對每面銅鏡進行釋讀和介紹。紹興鑄鏡歷史悠久,是江南重要的鑄鏡中心,然國內文博收藏界對紹興銅鏡的歷史尚無專著面世,作者張宏林多年來潛心銅鏡研究,并已出版多部專著。此書匯總其收藏的古越、會稽銅鏡,能夠比較系統(tǒng)且完整地反映紹興古
《敦煌:從新石器時代到今天》(中英對照)是朝華出版社敦煌外譯傳播工程重點作品。作者將嚴謹考究的歷史與詼諧浪漫的插畫相結合,以時間為線索系統(tǒng)介紹了敦煌從新石器時代經兩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以及近現(xiàn)代在地理、文化、藝術等方面的變遷和發(fā)展,以繪畫和故事相結合的形式,將敦煌歷史深入淺出、詼諧幽默地講給孩子,幫助
《藏在文物里的兩宋史》以揭秘傳世文物的角度書寫兩宋史,是一套人文通識讀物,涵蓋藝術、文學、歷史、社會風俗等多個領域。從兩宋文物著眼,欣賞器物之美,不僅是一場精彩絕倫的美學盛宴,也是一次尋找歷史謎題的紙間旅行。以古人衣食住行的常用之物為紐帶,聯(lián)結起當下與過去、藝術與生活,讓讀者體味宋朝的風雅清韻和世俗繁華。本書為該系列圖
新疆歷史文物集萃
《禮運東方:山東古代文明精粹》聚集約620件套山東古代珍貴文物,其中近半數(shù)為一級文物。全書通過6大單元,收錄陶瓷、玉石、青銅、雕塑、壁畫等類別的精品文物,從日用到禮器、建筑、佛教、墓葬美術等等,全方位展現(xiàn)山東古代藝術,探尋華夏文明。收錄李零等學者專論,深入解讀文物材料。采用專業(yè)攝影圖片,角度豐富、細節(jié)清晰,超1500幅
《烏程漢簡萃編》為2022年出版的《烏程漢簡》一書基礎上,遴選書法較有代表性者110余件匯編而成(增補同地出土的木簡兩枚),通過實物原大、紅外線放大的呈現(xiàn)方式,展現(xiàn)其珍貴的文獻與史學價值的同時,也為廣大書法學習者提供優(yōu)質的簡牘臨習范本。烏程漢簡于2009年出土于浙江省湖州市舊時子城所在地,后經整理賴以保存的計有350余
《侯門宴漢畫像石祠主研究》是第一部專題研究漢畫像石墓祠主人的論著。該書通過對山東、河南三處著名的漢代建筑文化遺產濟南孝堂山石祠、濟寧朱鮪石室和鄭州打虎亭漢墓的圖像史的研究,重返第一現(xiàn)場、復活祠主記憶,重新評估漢畫像石的藝術價值,還原它在中國美術史上的應有地位。 人們通常熟悉的漢畫像石研究,主要傾向于拓片藝術鑒賞和書法題
本書主要內容為馬王堆一號漢墓西邊廂出土紡織品的文物資料整理與研究。馬王堆一號漢墓西邊廂的六個竹笥中,出土了大量保存完整的紡織品和衣物,包括綿袍、單衣、單裙、襪、單幅絲織品、絲織品碎片以及置于西邊廂竹笥上的瑟衣、竽衣、麻繩殘片等文物。其中出土的素紗單衣更是迄今所見最早、最薄、最輕的服裝珍品,代表了漢初養(yǎng)蠶、繅絲、織造工藝
《馬王堆一號漢墓紡織品》(第二卷)主要內容為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內棺出土紡織品的文物資料整理研究。包括對其紋飾圖案特點、制作工藝、保存形態(tài)等等的全面描述。本書主要內容為馬王堆一號漢墓內棺出土紡織品文物資料的整理與研究。馬王堆一號漢墓內棺出土了包裹女尸的衾袍,計二十二層,包括了絹、紗、羅、綺、錦和繡以及細白麻布,代表了漢初桑
本書主要內容是對馬王堆一號漢墓東邊廂、南邊廂、北邊廂出土紡織品的文物資料及西邊廂的紡織品殘片資料的整理與研究。東邊廂出土了盛有竽律管的繡袋、香囊、麻履以及盛放其他物品的絹袋或麻布袋等;南邊廂出土了戴冠男俑上的服飾殘片、竹笥上的麻繩殘片及草席上的絲織物包緣等;北邊廂出土了夾袍、繡枕、幾巾、枕巾、香囊、鞋履以及置于奩內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