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遺珍”系列繼《武康路》《衡山路》《復興路》之后,隆重推出《永嘉路》。永嘉路,跨上海市徐匯區(qū)和黃浦區(qū),東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全長2000多米。永嘉路為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于1920年辟筑,以法國郵船公司職員西愛咸斯的名字命名為西愛咸斯路,1943年改名永嘉路。永嘉路上名人故居眾多,比如171號的田漢寓所,383號的
本書是浙江省普通本科高!笆奈濉笔着鹿た、新醫(yī)科、新農科、新文科重點建設教材立項項目的成果,是水利高等院校和水利系統(tǒng)干部培訓基礎理論教材,也可供國內外水文化研究者、愛好者學習參考。全書共三篇十二章,系統(tǒng)論述中國水文化的內涵、結構、特征、功能和實踐要求,全面講解中國水文化事象,包括水利制度文化、水利工程文化、水利民俗
浙東運河歷史悠久,文史鴻深,湖山奇麗,歷史地位崇高。本書主要內容:其一,提綱挈領簡要論述浙東運河的山水地理環(huán)境,運河歷史沿革、變遷。其二,通過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研究和探索在浙東地區(qū)特有的山—原—海之間,古今人們依靠聰明智慧,勤勞勇敢,代代不息,創(chuàng)造了卓絕于世,因地制宜的水利、航運工程。形成上游的水源工程;運河本體的開
本書是上海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陳占彪在訪學期間對巴黎深度探訪的記錄。作者參考權威的法文材料,結合中國人特別是晚清時期中國人對巴黎的記錄,寫成這本涉及巴黎歷史、人物、文化藝術等方面的考察筆記。跟隨作者的筆觸,就像跟隨一臺攝影機,通過“鏡頭”,“窺視”巴黎一些不易被訪問的地方,如總統(tǒng)府、桑代監(jiān)獄、地下墓穴、巴黎下水道、巴黎的
《叩街問巷:一個人的上海馬路敘事》的133篇文章圍繞著133條上海馬路的今昔歷史和發(fā)展變化,記錄、闡述作者在Citywalk中的所見、所聞、所思。實際上,全書約40多萬字的篇幅所涉及的馬路有950多條。實際生活中,周林一條一條比較完整地走過的馬路早已上千條了。如今,上海的20條軌道交通線路打通了魔都的經絡,馬路和軌交組
《甘青傳統(tǒng)民居地理研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之前的甘青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為研究對象,結合以往自然區(qū)劃的分區(qū)原則,在甘青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研究現(xiàn)狀的基礎上,結合歷史文獻記載和作者的實地考察,探究河西、隴中、隴東、甘南、隴南、河湟、柴達木、青南八大區(qū)域傳統(tǒng)民居的類型、地理分布、影響因素、地域特色、形成機制等,抽取具有宏觀
本書以山東地區(qū)文廟的發(fā)展史為主要脈絡,以地方志中所收錄的文廟碑刻文獻為主要依據(jù),對山東地區(qū)從唐代到清末1300年114所文廟的創(chuàng)建、遷建、擴建、重修史做詳細的史料梳理和考辨,并詳細介紹文廟建筑規(guī)模的拓展、從祀人員的增減、祭祀禮儀的嬗變,進而在此基礎上對山東文廟發(fā)展歷史和山東各地文廟碑刻進行較為詳細的編年考訂,以期為山東
本書稿以嘉峪關長城博物館館藏文物的保護為主要研究內容,分為八章,內容涵蓋博物館館藏文物保護研究綜述,西方國家與我國文物保護理念的發(fā)展脈絡,館藏文物概況、保存環(huán)境現(xiàn)狀、保護技術與方法、保護現(xiàn)狀分析研究、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和有效策略,博物館發(fā)展成果與展望等內容。書稿采用文獻綜述、實驗操作、數(shù)據(jù)采集、圖表分析、對比論證等研究方
本書是將11月3日至11月5日召開的古代城墻軍事防御與遺產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的十七位著名學者,圍繞“古代城墻軍事防御與遺產保護”,提交的論文翻譯、整理、匯編而成的學術論文集。
《莫愁湖志》六卷,前有卷首,載序、題詞、明中山王遺像、莫愁湖圖、賦等;卷一,莫愁湖詩借;卷二,山水、關梁、祠廟、古跡;卷三,文考;卷四,畫社。下冊,亦有卷首,載有郁金堂詩詞小引、莫愁小像、郁金堂八景題詠等;卷五,郁金堂詩證;卷六,郁金堂詞證;篇末,有補夢一文。該志不但是莫愁湖的第一本志書,開啟了該湖志書的先河,而且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