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期《中外文論》包括“古代文論”、“西方文論”、“新媒介理論與批評”、“譯文”4個常設欄目,以及“紅樓夢與傳統(tǒng)文化”、“南方批評:文學生態(tài)與倫理敘事”2個專題欄目。“古代文論”欄目收入5篇文章,內容涵蓋傳統(tǒng)詩學中“賦比興”含義的演變、鐘嶸《詩品》之德譯、明代《詩經》學、南明楚辭學、清代北京文化中的“江南”想
本書是由國內著名學者史忠義等先生主編的“人文新視野”研究論文的第21輯,共收錄17篇論文,書稿主要包括法國文學研究、詩學研究、比較文學和比較詩學研究等幾個欄目,論文由國內外國文學研究學者撰寫,具有相當?shù)膶W術水準。其中包含文學藝術領域內對當下現(xiàn)代性和后現(xiàn)代性爭議問題的探討,外國文學作品的藝術分析和文化解讀以及國內的譯介接
本書由18篇學士論文集合而成,全方位介紹、探討了比較文學這門以跨越性、可比性、相容性為基本特征的人文學科。隨著新文科建設理念的提出,學界開始深入思考新文科背景下比較文學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在新文科背景下,比較文學研究生培養(yǎng)既要緊扣時代脈搏,主動適應新技術新媒體給人文學科帶來的挑戰(zhàn),又要始終堅持學科的主體性原
書寫(外語學科核心話題前沿研究文庫.外國文學研究核心話題系列叢書)
本書中國文學傳播研究方面的著作。從中華文化自信視角出發(fā),以葛浩文翻譯莫言小說為個案進行研究。首先分析了葛浩文英譯莫言小說研究現(xiàn)狀,闡述了中華文化自信與翻譯研究的關系,分析了葛浩文的翻譯觀,然后分別就《紅高粱》《生死疲勞》《檀香刑》等葛浩文英譯本進行解讀,探討葛浩文對莫言小說英譯的特點、翻譯策略與技巧,探討譯者葛浩文所具
本書分析梳理了文學的類別及其差異發(fā)展原因及不同的文體之間的表達的優(yōu)勢劣勢和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全新的視野和方法,梳理構建了修辭的原理及其類別的理論。分析了文法,句法,修辭等重要的文學問題,并探尋了其中的規(guī)律與技巧。為便于讀者學習閱讀,通過更好的理論,好的案例分析和更精準的練習,幫助讀者快速掌握相應規(guī)律與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本書為國內第一本以一般敘述學命名的敘述理論研究專著。一般敘述學致力于推進西方現(xiàn)代敘述學發(fā)端時就提出的理想:為各種敘述類型提供一套有效通用的概念、理論框架與方法論。國內外近20年來興起的類似研究如跨媒介敘述、廣義敘述學不同程度受限于西方“經典敘述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框架。本書不僅打破了語言尤其文字媒介、生活與藝術簡單二元
敘述聲音是西方文論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敘事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它與敘述交流中的諸多因素存在密切聯(lián)系,直接影響文本意義的生成與傳達。由于多種原因,此概念長久以來未被準確定義。本書在全面梳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全方位、多視角地闡述敘事學與當代西方文論中的敘述聲音理論,識別與辨析敘述聲音概念。在敘事學視閾下,借鑒其他學科
現(xiàn)代童話美學研究
本書是關于戲劇編劇理論與技巧探究的研究成果,是目前戲劇界將編劇理論與編劇創(chuàng)作融為一體的著作。主要是對經典戲劇作品的內部理論規(guī)律進行研究,通過對舞臺上活躍的戲劇作品進行分析,總結出如何能使作品更具有戲劇性的創(chuàng)作技巧。內容包括戲劇作品的選題與開掘、戲劇情境、戲劇沖突、戲劇動作、戲劇情節(jié)、戲劇懸念、戲劇結構、戲劇人物、戲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