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文收錄或節(jié)選了德國漢學研究歷程中頗具代表的三位學者(高珮儒、衛(wèi)禮賢和魯?shù)婪?middot;馮·戈特沙爾)關于中國戲曲研究的文章,較為系統(tǒng)而全面地展現(xiàn)了中國戲曲在德語文化界的接受和闡釋狀況的演變,這有助于為中國的漢學研究者提供集中而豐富的參考資料,對推進中國的漢學研究及中國戲曲的海外傳播進程有著一定的
《中國京劇和梅蘭芳》一書由梅蘭芳小史中國京劇概要京劇的欣賞方法劇中的梅蘭芳梅郎評常演劇本概要梅郎雜話名曲原本詠梅集九個部分組成,正文前附有馮耿光、羅惇曧、大倉喜八郎、龍居賴三的題字和梁士詒、李宣倜的題辭,還有聽花散人、烏江散人的序和梅蘭芳的大量經典戲裝照。通過此書,我們可以了解梅蘭芳的生平,可以看到梅蘭芳為京劇藝術的發(fā)
《海外中國戲曲研究譯叢:講述中國戲劇》是一本戲曲藝術理論專著。本書從兩部分對研究對象進行論述。作者首先對中國戲劇的發(fā)展進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在開篇即點明了中國戲劇在眾多宏大背景的影響下所特有的復雜性,闡述了中國戲劇從興起、形成到不同歷史階段所呈現(xiàn)的形式與特點。其次以闡述戲劇為主要目的,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藝術形式、社會風
《海外中國戲曲研究譯叢:1417世紀中國古典戲。弘s劇史綱》是一本戲曲藝術理論專著。全書由引言、四章正文、結論、參考書目,以及目錄索引幾部分構成。在前面三個章節(jié)中,作者將本書中所涉及的雜劇劇目分別劃歸三個階段,即明早期、明中期和明晚期,所有研究對象均按照相應的主題情節(jié)進行分類,并在每章的最后得出這一時期戲劇作品創(chuàng)作的理
本書以1907年到1927年《申報》所刊登的話劇演出廣告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早期話劇是如何突破官方與市場雙重壓力并逐漸走向成熟的。早期話劇借助公益性的籌款演出突破官方的查禁,并從觀眾的閱讀興趣出發(fā),利用廣告進行多種營銷。在突破官方查禁與贏得市場的過程中,早期話劇實現(xiàn)了包括演出主體、演出題材、演出場所與演員在內的現(xiàn)代性轉型
本書簡明扼要、系統(tǒng)完備的介紹中國戲曲。生長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學林中的戲曲學是系統(tǒng)的藝術形式,本書從戲曲學本體出發(fā),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從戲曲創(chuàng)作演出主體、戲曲傳承傳播、戲曲理論研究三個維度進行學理性闡述和系統(tǒng)性梳理,包括戲曲文學、戲曲音樂、戲曲表演、戲曲導演、戲曲舞臺美術、戲曲觀演、戲曲傳承、戲曲傳播、戲曲管理
本書是解讀昆曲《牡丹亭》《桃花扇》等經典曲目中的人物形象的隨筆集。作者單雯為昆曲國家一級演員、中國第29屆梅花獎得主,工昆曲閨門旦和正旦。作者選取了十二種昆曲經典曲目,首先介紹了故事梗概,之后結合自己的演藝經歷和對角色的理解,以清麗細膩的筆觸,對其中的主角形象,尤其是杜麗娘、李香君、瑤芳、楊玉環(huán)、陳妙常、白素貞等家喻戶
石匣“過半年”暨鄉(xiāng)村振興戲劇節(jié)是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助力基層開展戲劇賦能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活動,得到山東省文旅廳和國家文化旅游部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本書是為梳理總結前四屆舉辦鄉(xiāng)村振興戲劇節(jié)的思路和經驗,通過發(fā)起文論邀約和征集,并經嚴格遴選,擇優(yōu)編入,主要依仗曾經參加過前幾屆鄉(xiāng)村振興戲劇節(jié)活動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和會員們,結合自身
本書以河北高陽昆曲音韻為研究對象,既梳理昆曲藝術發(fā)展的歷史背景,又細致入微地探討“北昆”在高陽的發(fā)展流變;除了觀照以高陽昆曲為代表的“北昆”的時代發(fā)展脈絡,又從空間角度辨析了高陽昆曲與“蘇昆”“上昆”等“南昆”藝術的異同;針對高陽昆曲“本體”的音韻特征、歷史脈絡、地域文化特色做了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還從“視覺藝術”“字調
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zhàn)中,抗戰(zhàn)戲劇風起云涌,創(chuàng)造出空前普及和繁榮的奇跡,在砥礪民眾、鼓舞士氣方面發(fā)揮了強大作用,成為文藝投身抗戰(zhàn)實績的最集中體現(xiàn)?箲(zhàn)時期也成為中國話劇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在中國戲劇史上譜寫了鮮亮的一頁。本書系統(tǒng)匯輯以抗日救亡為題材的戲劇劇本。選錄原則方面,盡可能兼顧稀有性、早期性、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