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紅山文化發(fā)現(xiàn)與研究100年簡史、紅山文化源流探析、紅山文化彩陶、紅山文化玉器、紅山文化自然環(huán)境與經濟模式、紅山文化聚落形態(tài)與原始信仰等方面全面系統(tǒng)地闡釋紅山文化。紅山文化是迄今為止所見內蒙古地區(qū)乃至東北亞地區(qū)最為發(fā)達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年代為距今6500-5000年!犊脊虐倌辍穼t山文化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一百年間的歷
本書在介紹“南京城墻本體磚文信息采集與研究項目”實施背景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描述了實施方案與技術手段,重點論述了南京城墻本體磚文信息采集中新發(fā)現(xiàn)的城磚銘文,以及南京城墻城磚銘文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情況,并對項目實施的意義和影響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是一部高科技賦能南京城墻基礎研究的最新力作,對于拓展南京城墻基礎研究和本體保護,以及“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遼寧境內的考古發(fā)現(xiàn),為曾定都龍城(今遼寧朝陽)、存在百余年的“三燕”(前燕、后燕、北燕)的歷史和文化面貌,提供了切實可見的各類文物,形像地再現(xiàn)了一千六百多年前龍城人的生活和藝術。華美協(xié)進社中國美術館與遼寧省博物館共同組展的“龍城之金:遼寧三燕文物選萃(337—436)”展覽即將于美國紐約市華美協(xié)
云岡造像的微笑生動獨特,“永恒微笑,穿越千年”,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在云岡,你仔細觀望,不管是偉岸的大佛,還是靈動的天人,亦或是虔誠的供養(yǎng)人,他們向上微微翹起的嘴角,可以感知發(fā)自內心的愉悅,是那樣的自信與從容。這些微笑的造像似乎有著無窮的魔力,瞬時撫慰世人內心的浮躁。這被定格的永恒的微笑,是云岡的特色,也成為不朽
這是一本古代文獻集。碑刻研究是我國歷史研究的重要內容,墓志銘又是古代碑刻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山東省淄博市地區(qū)歷史悠久,文化氛圍濃厚,歷代名人輩出。作為記述逝者生平的墓志,既能補史志之缺,又能得窺當時的社會歷史之面貌,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學、書法等方面的研究價值。本書系統(tǒng)收集、著錄、考釋淄博地區(qū)出土的墓志銘,時間跨度為北朝到清
本書作者選取“一座城里的兩個皇宮”“十里天街”“如冰似玉的青瓷”“一千年前的供水系統(tǒng)”等趣味話題,從臨安城的十二處遺址出發(fā),帶領孩子漫步南宋街頭,品味宋韻之美,探秘塵封歷史。本書結合考古遺址與文物,同時注重古今對比與貫通,立體展示臨安與杭州的雙城魅力。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太湖流域最重要的古文明之一,是世界東方文明的璀璨明珠。2007年,良渚古城橫空出世,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良渚有一個占地三平方公里的古城。五千年前,這里已經擁有了復雜的水利系統(tǒng)、成熟的稻作生產、統(tǒng)一的文化信仰、分化的社會階層,良渚也因此成為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地。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先生曾題詞“良渚古城,
山西,今簡稱為“晉”,始于周成王“桐葉封弟”,冊封其弟叔虞于唐,其子燮父改稱晉,為晉國。西周時期山西有許多封國,最終在春秋時期服于晉。晉國從河汾之東、戎狄環(huán)顧,到會盟天下、縱橫中原,最后三家分晉,叱咤于歷史舞臺?脊虐l(fā)現(xiàn)山西諸多周代遺存,其中以晉及三晉文化相關的遺跡最為奪目且影響深遠,是山西物質文化史中絢爛的篇章。玉器
本叢書為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外國語學院的翻譯作品,分別為《中國早期陶瓷器物》《中國瓷器》《明代陶瓷器物》《清代陶瓷器物》。叢書以國外研究者的視角來審視中國古代陶瓷藝術,能夠為從事陶瓷藝術學習、教學、科研以及陶瓷收藏及鑒賞者提供新視角,進一步推動陶瓷文化的傳播。本書從題材上分別介紹了歷史上的中國瓷器,詩歌、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
本書稿是《湖南紅色基因文庫》中的一種。書稿主要收錄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湖南省紅色人物故居、烈士墓地或紀念碑(園、塔)、重要事件遺址等,并分別對其作了介紹。系統(tǒng)介紹湖南紅色遺址,展示湖南民眾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特別是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巨大貢獻,對于凝聚湖南人的精神,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