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20世紀中西文藝交流史為研究對象,基于作者對于中國古代哲學中“同”與“通”觀念的認知,以一些典型的作家、思想家和思潮將這一過程串聯(lián)。全書分十四章,探討了如下問題:文學中的西學中用,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在中國的應用,中國文藝理論的“盜火者”魯迅,龐德與中國文化的共鳴,古典主義和現(xiàn)代中國文學的關系,“宜于西而不戾
《詩的藝術》是布瓦洛的代表作,在文學目前被認為是古典主義文學理論的經(jīng)典,對17世紀以及后來的歐洲文壇影響很大。它以詩歌的形式論述各種文學體裁的特性,以古希臘、羅馬杰作為楷模,批評流行的低劣作品,奠定了古典主義文學的理論基礎,對時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詩學研究產(chǎn)生過很大影響。這部用勻整的亞歷山大詩體(每句12音綴)寫作的文學理論
人們愛看回憶錄,并不是好奇作者經(jīng)歷了什么,而是想在他人的故事中理出線索,尋找生活更多共同的真相;貞涗洸皇莻ト说膶@膊皇堑壤狭嗽倌軐。 寫回憶錄并沒有你想象中那么難,勞拉·卡爾帕金在此分享了簡單實用的創(chuàng)作方法: 寫回憶錄不是還原事實,而是重現(xiàn)主觀體驗 從“第一”寫起,強調特殊性,敘事更流暢 增添場景細節(jié),讓
《中外文論》主要收錄學會年會參會學者所提交的會議交流論文,也接受會員及從事文藝理論研究的國內外學者的平時投稿,學術論文、譯文、評述、書評及有價值的研究資料等均可。本書收錄了西方文藝理論中國化研究、東西方跨文化美學、西方基礎文論研究、詩學與人學、譯文五部分,另加兩則附錄。
本書從關聯(lián)理論出發(fā)進行文學研究,如利用文本中一些重要的或者普遍被忽略的細節(jié)身體語、非人類的信息傳遞去進行廣博的歷史、文化關聯(lián),并生發(fā)出深邃的洞察。本書匯集了眾多知名學者的研究論文,是一部將語言學應用于文學分析的佳作,為認知詩學這個新興領域增加了一個理論向度。
本書從新歷史主義文論中的中國和新歷史主義理論視域下的中國當代文學這兩個維度出發(fā),探討西方文論與中國經(jīng)驗之間的復雜問題。在上編新歷史主義文論中的中國中,本書首先概括了新歷史主義文論的背景和特征,探討了該流派的核心理論家及其核心理論,并以格林布拉特、海登懷特、理查勒翰等對中國的闡釋為中心,探討在西方新歷史主義文藝理論中的中
高校創(chuàng)意寫作系統(tǒng)在美歐已有80余年歷史,2012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成為大陸第一家正式開始招收創(chuàng)意寫作專業(yè)方向本科生的高校,積極開展與創(chuàng)意寫作有關的專業(yè)改革實踐。本書為該!皬V外創(chuàng)意寫作譯叢”中的一種。原作者諾埃爾·格雷格的系列研討會延續(xù)了十來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并塑造了當今許多主要劇作家和戲劇制作人的想法。本
《真實的臨在》討論的核心問題是,能否通過某些有意義的東西,對藝術的本質和價值予以講述或書寫。作者斯坦納在本書中以其獨特的哲學思維探討了人類在文學、音樂和繪畫等方面所具有的超然創(chuàng)造力,認為當人類的聲音用另一種語言傳達時,即通過文學文本以及藝術和音樂作品傳達時,其語義和意蘊都超越了虛構性以及純粹的務實性。尤其在藝術中,藝術
本書立足于問題意識,以西方藝術史上的代表性藝術家和經(jīng)典藝術現(xiàn)象為線索進行章節(jié)建構。本書每一章聚焦一個藝術家或一種藝術現(xiàn)象,試圖基于古典到當下的西方藝術史實踐來探討圖像的敘事建構及其話語隱喻本書關注三個關鍵詞:圖像表征、敘事建構、話語隱喻。圖像表征是現(xiàn)象層面的考察,也是本書的個案支撐。敘事建構是現(xiàn)象的深層學理剖析。話語隱
本書以經(jīng)典敘事學、后經(jīng)典敘事學、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和女性主義敘事闡釋代表性論著為基礎,在當代女性主義理論和敘事學發(fā)展進程背景之上,系統(tǒng)梳理研究女性主義敘事闡釋關涉六個哲學思維層面的十種研究方法,即矛盾研究層面的意識形態(tài)研究、話語研究,主體研究層面的精神分析研究、符號研究,認知與評價研究層面的倫理研究,過程研究層面的社會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