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歷史和學理兩個層次詳細探討了羅伊斯*實用主義的發(fā)展歷程,重點闡釋了羅伊斯和古典實用主義者之間的關系。本研究的主要意圖在于重新將羅伊斯定位為一位*實用主義者,而不是一位新黑格爾主義者。
開普勒、伽利略和牛頓在17世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突破,給英國偉大的實證主義傳統(tǒng)帶來巨大的影響,這一傳統(tǒng)接受關于世界的常識,并斷定所有我們通過感覺而知曉的皆可成為觀念。在比爾·梅布林精彩插畫的幫助下,戴夫·羅賓遜勾勒了洛克、貝克萊、休謨、J.S.密爾、伯特蘭·羅素和最后一位英國經
本書是作者積近十年從事生命意義理論研究以及匯聚生命教育實踐成果而撰寫的學術專著。通過橫斷研究與追蹤研究相結合、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全面且深入地探討了青年學生生命意義與生命教育的關鍵理論問題,在此基礎上設計青年學生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開展生命教育實踐,證實了生命教育對提升青年學生生命意義的作用,為系統(tǒng)且有效地
愛德華·湯普森(19241993)是英語世界有史以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20世紀英國*重要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之一。他的著作既被人文學者也被社會科學家廣泛征引,是當代罕見的具有跨學科影響力的思想大師,而這種影響力歸根結底源于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和運用。本書穿越湯普森的具體歷史敘事,
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社會科學戰(zhàn)線》雜志開設專欄,圍繞張江教授提出的強制闡釋論和公共闡釋論,就意圖與闡釋問題組織開展學術討論,得到5個國家、21位學者的積極響應和參與。本書呈現(xiàn)的就是該專欄刊發(fā)文章之合集。將已刊發(fā)文章匯編成冊公開出版,既是為了相對集中地呈現(xiàn)一個時段學術討論的總體鏡像,也是為了對一個時段的學
本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整體面貌,擇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流派,包括盧卡奇、科爾施、葛蘭西、布洛赫所代表的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以霍克海默、阿多諾、馬爾庫塞、弗洛姆、哈貝馬斯等人為核心的法蘭克福學派,薩特的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阿爾都塞的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等。在分析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各個流派和代表人物的
本書主要內容一是將森的多少有些松散的正義理論以一種清晰而嚴謹?shù)姆绞綌⑹龀鰜怼T谶@個敘述中,森的正義理論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是清晰的和相關聯(lián)的,正義的信息基礎及其內部空間,正義原則的由來,正義原則的形式和質料。二是檢視森為其正義理論的正當性所做的辯護。這個檢視過程不僅表明森的辯護并不充分,而且闡明其不充分的原因既在于理性多
本書是國內目前首次對照、結合新實用主義和后馬克思主義兩種思潮討論政治哲學的著作。羅蒂和拉克勞、墨菲是這兩種思潮的典型。他們分享了共同的知識觀,但政治主張大異其趣。前者以反實在論為旗幟,區(qū)分了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構建了一種新型政治自由主義;后者以話語理論為武器,汲取了葛蘭西、?、拉康等人的思想資源,推出了霸權、鏈接為核
本書集中了維特根斯坦從1930年重回劍橋從事哲學工作到1946年這段時間的主要思想精華,包含了他所處理的大部分哲學話題。 《哲學研究》主要是從語言角度入手處理哲學問題的,這些雜駁的哲學問題包括:詞語和命題的意義是什么?什么是理解和意謂?邏輯和語言的關系是什么?數(shù)學到底有沒有基礎?人的意識狀態(tài)該如何得到表達?是否存在一種
本書在前人的成果和作者多年來教學、研究的基礎上,旨在對《存在與時間》的“導論”部分(共48頁)進行逐字逐句的解讀。本書除了“前言”中簡短介紹海德格爾和《存在與時間》相關知識之外,完全按照《存在與時間》導論本身的章節(jié)逐句進行解讀,結構和內容上和句讀原著一致。本書采取課堂錄音整理的形式,盡量保持上課話語的原貌,將深奧怪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