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明代易學史》姊妹篇,系2018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本書運用現(xiàn)代哲學思維與方法,以歷史為線索,以易學家和易學著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梳理和解釋清代易學資料,再現(xiàn)清代易學形成、發(fā)展、演變與衰微的過程,闡明清代易學思想、特征及其與儒家乃至中國哲學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透過評述易學家易學思想,并就其影響和地位作出客觀評價。對于其重
本書包含兩個部分,*部分為《孔叢子訓讀》,主要目的是幫助讀者通讀《孔叢子》,熟悉《孔叢子》的文本和結(jié)構(gòu),并對一些相關(guān)文化常識和疑難文字作出簡單地注釋。?焙妥⑨尡M可能吸收古今學者關(guān)于該書的研究成果,希望為讀者奉上一個更加通順和準確的整理本。第二部分討論《孔叢子》中的《尚書》學專題,其中不乏一些聚訟千古的公案。在《論語
儒教義理以民本本位立場、性善信念前提、天君民合基本架構(gòu)、禮法綱常核心內(nèi)容、明德親民價值取向、天人合一思維模式、人文君子擔當主體、夏以化夷歷史脈動、內(nèi)化外學時中創(chuàng)新為基本要素,而這些要素無不具備寬廣厚實、至善至美的經(jīng)典文本學理依據(jù),儒教十三經(jīng)(亦即廣義的四書五經(jīng))實際擔當了塑造中華民族基本性格的*精神憲法。為方便當代國人
本書列入2018年度浙江后期資助項目。語用學建立以后,各種西方理論應運而生、蓬勃發(fā)展,而靠前理論界的原創(chuàng)聲音則一直較為微弱。如何從中國傳統(tǒng)的土壤上開辟出自己的語用學理論,成為擺在中國學者面前不容回避的問題。本書將目光投向傳統(tǒng)的代表儒家,以孔孟學說為研究對象,嘗試對其語用思想作全面梳理,為建立以中華民族為主體的語用學理論
《大學》是論述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傳為曾子所作,是中國古代一部討論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大學》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了至善的大學之道,第二部分講述誠意慎獨,第三部分講述有諸己而后諸人的道理,對于修身養(yǎng)性有著重要意義。本書的篇首部分列出本書中的名言名句和譯文,然后用與名言名句內(nèi)涵想通的歷史典故或故事來對
《中庸》是儒家學說的經(jīng)典論著,“四書”之一。書中主要通過孔子的答辯來勸導人們實行自我教育,培養(yǎng)自我修養(yǎng)、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監(jiān)督的理想人格,最終形成至仁、至善、至誠、至道、至德、至圣的品德,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本書的篇首部分列出本書中的名言名句和譯文,然后用與名言名句內(nèi)涵想通的歷史典故或故事來對其進行通俗易懂的
《孟子》是記錄孟軻言行的一部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共同編撰而成。《孟子》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言辭尖銳,氣勢磅礴,其中的諸多思想閃耀著時代的光輝,蘊含著歷史的真知灼見,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篇首部分列出本書中的名言名句和譯文,然后用與名言名句內(nèi)涵想通的歷史典故
《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約成書于先秦時期,是戰(zhàn)國早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反映了莊子的哲學思想與人生觀,其內(nèi)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shù)等諸多方面,是戰(zhàn)國時期道家經(jīng)典著作。本書屬于漫畫版《莊子》,對《莊子》中的千古名句進行直譯的同時,用輕松有趣的漫畫故事闡述名句背后的哲理思想,是青少年了解和閱讀國學經(jīng)
《墨子》是闡述墨家思想的著作,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學所記錄、整理、編纂而成。《墨子》分兩大部分:一部分記載墨子的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經(jīng)上》《經(jīng)下》《經(jīng)說上》《經(jīng)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為墨辯或墨經(jīng),著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反映了后期墨家思想。
《老子》又稱《道德經(jīng)》《五千言》,相傳為春秋時期老子所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家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歷史上手部完整的哲學著作!独献印饭81章,多為韻文,分為“道經(jīng)”與“德經(jīng)”兩大部分。前37章為上篇,以“道”開頭,稱為“道經(jīng)”,“道”是全書的核心,講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奧妙;后44章為下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