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中國傳統(tǒng)讀書、藏書、護書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特舉辦“琳瑯萃珍——奧萊美術館古籍善本展”。此次展覽匯集民間收藏唐宋元明清典籍約130件(組),其中近五十件國家一級文物,分為四個版塊:(一)早期寫本、刻本(二)大藏經系統(tǒng)及重要單刻經(三)泥金寫本、彩繪本、拓本(四)姑蘇版畫,其中多數展品未公開展覽過,更有多種孤本,涵蓋
該書是晚清重臣祁寯藻的兄弟祁寀藻、祁宿藻存世著述的集成性全集,全面反映了祁寀藻、祁宿藻個人著述的存世情況,是一部基礎性的清代名人文集類古籍整理著作。書稿由山西省祁寯藻研究會組織專家進行資料收集和文稿整理,由山西省祁寯藻研究會秘書長劉長海主持完成整理工作。書稿成稿后,由山西大學文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相關專家進行了
該書是晚清重臣祁寯藻之子祁世長存世著述的集成性全集,全面反映了祁世長個人著述的存世情況,是一部基礎性的清代名人文集類古籍整理著作。書稿由山西省祁寯藻研究會組織專家進行資料收集和文稿整理,由山西省祁寯藻研究會秘書長劉長海主持完成整理工作。書稿成稿后,由山西大學文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相關專家進行了通讀審閱,充分保證
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文化積淀,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典籍。這些文化瑰寶不僅具極高的文物價值、文獻研究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而且在當下社會啟迪民智、古為今用方面也有積極的意義。中國古籍分經、史、子、集四類。《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集部古籍善本(下)》是深圳博物編寫的古籍善本圖錄,收錄深圳博物館藏中國古代集部文獻中的歷代作家的散文
北大才齋講堂是北京大學研究生院主持開設的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學科素養(yǎng)課程,邀請校內著名專家學者授課,他們結合自己的學術研究經驗,分別從學科架構、學術素養(yǎng)、學科前瞻和學科應用研究等方面,解讀學科奧妙,分享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生科學精神與學科素養(yǎng),為同學們從事學術研究和職業(yè)發(fā)展提供參考和借鑒,促進創(chuàng)新型研究人才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性研究
《章學誠選集》由《文史通義》《校讎通義》《方志學》三部分組成,此三種也是章氏的學術代表作。章學誠為清代乾隆、嘉慶年間重要的史學家、目錄學家。其問學起始于湖北,也奠基于湖北,為重要旅鄂人士,其人收入《湖北文學通史》和《湖北歷史人物辭典》。本選集在篇目選取方面,《文史通義》將大梁本內篇、章氏遺書本之《文史通義》內篇、外篇收
“筆記”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齊書·丘巨源傳》中有丘巨源給尚書令袁粲的書信:“議者必云筆記賤伎,非殺活所待;開勸小說,非否判所寄。”這里是指丘巨源所撰的“符檄”!端鍟そ浖尽分浟瞬簧俸笫婪Q作筆記的作品,如《雜記》《雜說》等一些雜說雜談等。宋代,宋祁最早將“筆記”用作書名。此后直至明清,不斷涌現(xiàn)出以“筆
《萬青閣全集》為清初趙吉士的自訂文集。趙吉士(16281706),字天羽,又字恒夫,號漸岸,又號寄園,安徽休寧人。以政績稱于時?滴醵吣辏1688)以事罷歸,僑居寄園,始作詩詞!度f青閣全集》八卷,包括趙吉士的文集、詩集和制藝、公牘并附詞一卷。其文章以實用為主,奏疏精切詳明;書牘、游記疏宕典雅;詩主性情,存1000
本書為荊楚文庫之一種,為明代孝感程良孺的文集,分為上下冊,上冊為《讀書考定》,底本為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歷刻本,本書分天象、時令、地輿、人物、仕籍、行誼、肖貌、人事、書籍、法教、方伎、宮室、飲食、服飾、器用、花木、品匯,凡十七門。征引舊聞,訂其訛舛,亦《容齋隨筆》之支流。下冊為《茹古略集》,底本為中山圖書館藏明崇禎四年韻樓
北大才齋講堂是北京大學研究生院主持開設的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學科素養(yǎng)課程,邀請校內著名專家學者授課,他們結合自己的學術研究經驗,分別從學科架構、學術素養(yǎng)、學科前瞻和學科應用研究等方面,解讀學科奧妙,分享研究心得。本書根據才齋講堂系列學術演講的內容整理修訂而成,主講人分別是:黃益平、海聞、張國有、孫祁祥、蔡洪濱、張志學、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