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歷史文化叢書”之一。本書是一本系統介紹蕭山地區(qū)大運河文化的著作,整部作品從縱向的歷史視角描述運河的形成過程,回顧蕭山地區(qū)的自春秋以來的運河,到隋唐時期的隔唐大運河、元明清時期的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的起源和歷史;從地理角度按照大運河的流經路線依次研究運河沿岸形式各異、內容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化;并集中對蕭山地區(qū)大運河
西溪路是杭城最有積淀的道路之一。這條西出杭城的必經之路,早在八百多年前,就已成為南宋趙構臨幸余杭洞霄宮的車駕御道。隨著光陰的流轉,這條古輦道更是發(fā)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嬗變,見證著一個又一個時代的發(fā)展。西溪路沿線曾經是杭州農村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西溪水網密布,湖蕩眾多。過境水量充足,水資源豐富。農業(yè)氣候資源光照充足,氣候濕
關林是武圣人關羽陵寢和祭祀地,是全國等級最高的關廟,自東漢至今已綿延近兩千余載。關林規(guī)模宏大,廟貌莊嚴。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8年6月,“關公信俗”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洛陽關林,是武圣關羽的葬首之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唯一一處林、廟合祀的古典建筑群,也是海內外數萬座關帝廟中唯
本書共十一章,內容包括:建置沿革、水陸地形、行政區(qū)域、群眾自治組織、非行政區(qū)域、居民點、交通運輸設施、建筑物、單位等。
本書匯總“頤和路歷史文化街區(qū)研究”項目的成果,內容為頤和路民國公館區(qū)的形成、發(fā)展、演變等歷史文化研究;頤和路民國公館區(qū)范圍內民國建筑總體研究和典型個案介紹、具體建筑的相關史實和數據;與頤和路民國公館區(qū)相關的部分名人與逸聞軼事等。本書分上、下二編,上編一至五章,主要闡述自近代以來南京城市建設的歷史演進,重點放在頤和路歷史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之一。它的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蘊藏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奇幻知識,它向我們展示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本書以人們易于理解的語言和角度為編寫主旨,集中了原作中有趣的故事、神話、異獸等,選取了是原著中的精華。除此之外,本版本配有精美的繪圖,一幅幅圖既形象生
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印尼政治、經濟、社會面臨新冠疫情重大挑戰(zhàn),政府不得不頻頻施策以應對。在此期間,印尼政府頂住壓力順利完成了2020年地方領導人選舉,并根據時局需要對內閣成員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經濟上,實施了國民經濟復蘇計劃,在外部經濟好轉的條件下使經濟有所恢復;外交上,印尼政府視新冠大流行為外交機遇,不斷拓
本書11個章節(jié)分別從移民、徒步、聲音、村落、朝覲、交流、城市發(fā)展、資源開發(fā)、文化遺產保護、生態(tài)學應用以及可視化手段這11個主題出發(fā),通過研究實例對景觀人類學的基本研究視角及其研究方法進行了論述,研究地域涵蓋了日本、中國、柬埔寨、印度、沙特阿拉伯、西班牙、美國、所羅門群。島、圖瓦盧等廣大范圍。
本書是全面反映淮安市河湖特征、形成演變、變遷治理和人文風情的志書,全書分河流、湖泊、水庫,以及水遺址和湮廢湖泊四個部分,系統詳盡地記載了淮安市66條骨干河道、5個重點湖泊、107座中小型水庫及31處水遺址和湮廢河湖的狀況和人文、風土以及歷史變遷。書稿資料齊全,敘述詳實,圖文并茂,深入挖掘淮安的河湖資源,對淮安的生態(tài)發(fā)展
為了弘揚灤南特色地域文化,加強文化傳承,灤南中華文化促進會經過挖掘、研究,整理出《灤南古鎮(zhèn)名村》一書,共收錄域內138個鎮(zhèn)、村,從“村(鎮(zhèn))名探源”“隸屬沿革”“古跡尋蹤”“歷史人物”“傳說故事”等方面記述了這些鎮(zhèn)村的歷史、演變和發(fā)展,內容翔實,資料可靠,兼具可讀性與史料性。本書具有較高的出版價值。此書為讀者了解灤南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