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xié)創(chuàng)作的一部理論系統(tǒng)、結構嚴密、論述細致的文學理論專著。成書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劉勰《文心雕龍》的命名來自于黃老道
該書主要收錄的是體現(xiàn)作者批評風格的代表作和部分新作,圍繞著青年、公共性、和歷史等三個關鍵詞,作者以粗獷的線條和銳利的筆鋒勾勒出一個青年批評者無知無畏的精神圖景和野蠻生長的批評個性,這里沒有統(tǒng)一的主題,若是統(tǒng)一,也僅僅是統(tǒng)一于一個笨拙、倦怠而碌碌無為的批評個體。
元代是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由此帶來元代社會的民族性特征和文化的民族性構成。盛行于南宋的理學.更是影響了有元一代文人的思想。民族性與理學這兩個背景因素.使元代文學整體上具有重真性情的傾向,其既體現(xiàn)為戲曲的俗白敘事與直接抒情.也體現(xiàn)在詩文風氣的宗唐得古和春容盛大。少數(shù)民族的尚直之風.與理學的深心自得殊途同歸,在文學中走
棄逐與回歸:上古棄逐文學的文化學考察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注先秦兩漢魏晉(第三版)》與北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學史綱要》相配合,在北大中文系馮中蕓教授審定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的基礎上,調整了篇目并重新作了注釋,全書分為三冊:上冊“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部分”,中冊“隋唐五代、宋遼金部分”、下冊“元、明、清及近代部分”。該書與古代文學史課程每學期教學內容
該書緊扣作為作家的汪曾祺的文學創(chuàng)作這一核心活動,在充分吸收近年來學界新成果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大量周密的文獻訪求、實地踏勘和案頭考證工作,較為全面地記述了汪曾祺的一生行實。在文獻輯佚、系年特別是早期文學創(chuàng)作行實方面的記述,對以往定論多有補充、糾正,對汪曾祺及相關作家的研究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史料編年》全書凡12卷,550萬字,以編年形式著錄1949-2009年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各類文獻資料,包含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海外的批評史料,包括出版和發(fā)表的著作、論文,會議、活動的信息,相關政策文件、領導人或領導機構的重要指示與報告,報刊、出版物中的相關資料等,以及與文學批評密切關聯(lián)的各種文學史
本書共分為關里關外、書里書外和文里文外3輯,主要內容包括:東北文學的味道;人人心中都有一本“暗賬”;夜晚是悲傷的催化劑等。
本書共分上下兩篇,主要內容包括:“吉林文筆”·品讀;一個不卑不亢的身影——論金仁順的早期創(chuàng)作;生活何以刻骨銘心;發(fā)于幻想,止于考據(jù)等。
《跨文化視野下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收錄21篇暨南大學文學院教師的文章,共分為四輯,包括文化學與古代文學研究、文藝學與古代文學研究、古代小說及傳播研究、文獻學與古代文學研究四個方面,內容既涉及具體的文本研究如《離騷》《釋名》《讀書堂杜工部詩文集注解》等,又有文學歷史脈絡、文學現(xiàn)象的研究如明代七子、竟陵派、明清通俗小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