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敘述了中國當代戲劇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論述中國的當代戲劇現象,對具有代表性的劇作家及其創(chuàng)作的劇目、戲劇運動與思潮,以及戲劇舞臺藝術等進行總結梳理、分析評述。
《戲劇的結構與解構》致力于探討藝術家對于“第四堵墻”的態(tài)度、用法,進而分析戲劇結構的不同特點。他首先溯源窮流、歸納整理,將2500年以來戲劇的敘事性結構類型進行分類,力圖展現各個時期、各種流派提倡的戲劇結構特色。其次,與相對成熟的敘事性結構相比,有關劇場結構的論著還相對匱乏。作者以編導演模式為視點,橫向比較世界戲劇美學
《梅蘭芳演出戲單集(套裝全三卷)》共分3卷,有戲單2493張。《梅蘭芳演出戲單集(套裝全三卷)》作為圖文書,內容包括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各個藝術表演時期、各種表演形式的戲單近2500份。其中,1910年—1919年為卷一;1927—1949年為卷二;1050—1960年為卷三。卷三下半部分包括年份不詳者。《梅蘭芳演出戲單
蒲劇也稱蒲劇梆子,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戲曲藝術。因興于山西古蒲州一帶而得名。本書以翔實厚重的史料、豐富多彩的內容、雅俗共賞的筆調,介紹了蒲劇的起源、發(fā)展、流變和現狀,以及蒲劇的經典劇目、流派等,充分展示了蒲劇的獨特藝術魅力。本書還配有珍貴的史料圖片,圖文并茂,是弘揚中華戲曲藝術,宣傳戲曲文化,普及蒲劇知識的通俗讀物。
作為上海原生的、獨特的劇種,滬劇在當代應得到更多的珍惜、更大的呵護、更好的發(fā)展,因為它承載著上海的方言、上海的民俗、上海的藝術乃至上海人的情感與精神,并將繼續(xù)以戲劇、以藝術、以文化的形式記載上海的未來。作者不僅對滬劇發(fā)展史上的藝術家及作品有生動的介紹,對當今活躍在舞臺上的諸多滬劇表演藝術家及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做了全面和認真
潮劇是以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戲曲劇種,屬于宋元南戲的一支,誕生于古潮州,曾有潮泉調、潮腔、潮調、潮音戲、潮州戲和潮州白字戲之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統(tǒng)稱潮劇。《潮劇史話》以生動流暢的文字,講述了潮劇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藝術特色、代表性劇目和突出人物等,展示了新中國成立后潮劇這個地方小劇種的巨大變化和長足發(fā)展,清晰地勾
本書精心編選清宮戲曲檔案約100件1700頁,影印出版。時間跨度為乾隆、同治、光緒三朝,內容包括清代帝后關于戲曲演出的諭旨,內廷排戲演戲角色安排,演出后賞賜物品、錢糧數額,萬壽慶典,戲臺修繕,戲箱行頭道具制作,管理精忠廟帶戲檔,昇平署內外學開團場、節(jié)令、宴戲、大戲,里外昆、弋、亂彈、軸子、雜戲等總目錄等,是清代宮戲曲研
黃梅戲是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發(fā)端于清乾隆末年的小戲,隨著“三進安慶”、“兩入上海”,經過城市文化的洗禮,在表演藝術形式上日趨成熟。新中國成立以后,黃梅戲兩度與新興影視媒體聯姻,華麗轉身,香飄海內外,影響廣泛!饵S梅戲史話》從史、論、人、劇四個方面,對黃梅戲藝術進行了全面而簡要的勾勒與介紹,力圖使讀者通過黃梅戲發(fā)展歷史
高甲戲是閩南的草根劇種,活躍于民間,古樸生動,在中國當代戲曲格局中以丑行特立,備受尊崇。《高甲戲史話》是一本簡明扼要介紹高甲戲發(fā)展歷史與劇種特點的大眾讀物,作者對其行當類型、表演語匯、特點特色、代表性人物、代表性劇目及其當代創(chuàng)作與傳承的價值進行了細致的梳理與論析。書中因作者的沉入鄉(xiāng)野而描寫生動,引人入勝,而一些珍貴的實
贛劇是江西省有代表性的地方大戲劇種,被稱為江西的“省劇”。其淵源可追溯到元末明初的弋陽腔,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囤M劇史話》對贛劇的歷史淵源、各種聲腔及其傳統(tǒng)劇目、表演特點等逐一做了介紹,文字清新流暢,兼具史料性、知識性,在介紹到當代一些著名贛劇藝術家時,既記述了他們的主要生平事跡與藝術成就,又穿插了一些軼聞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