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此即彼》(上下卷)是克爾凱郭爾作為自由思想家的真正的起步之作,它具有典型的復調結構,擁有多種解讀的可能性。作者一反歐洲哲學從概念到概念、重注邏輯和推理的傳統(tǒng),摒棄了思辨哲學對于客觀真理體系的追求,全書甚至沒有真正的“作者”、沒有最終結論,他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提供“審美的”(上卷)和“倫理的”(下卷)兩種不同生活樣態(tài)的代言
《克爾凱郭爾文集2非此即彼:一個生命的殘片(上卷)》主要內容包括:間奏曲、古典悲劇元素在現代悲劇內容中的反映、剪影、最不幸的人、最初的愛、輪作、誘惑者的日記等等。
《220世紀中國社會人文論爭:回讀百年(第1卷套裝上下冊)》旨趣,大抵如書名所示。茲就編寫中有關問題稍作說明:一、《20世紀中國社會人文論爭:回讀百年(第1卷)(上下)》所謂“百年”,原則上是指自1900年以來亦即20世紀已經過去的歲月。全書分作5卷,每卷約涵蓋20年,是皆取其大體時限,而非以精確之年月日為斷。 二、
《實用主義、邏輯實證主義及其他》首先在導論中概述實用主義產生的社會背景、思想淵源以及實用主義各個發(fā)展階段的代表人物的簡況,為讀者提供實用主義的概貌,然后以主要篇幅,分別詳細考察“實在”、“經驗”、“認識”、“真理”、“意義”、“道德”、“科學”、“宗教”、“社會”和“政治”這十個基本觀念。這里對“觀念”一詞作比較廣泛的
本書是圖賓根學派關于柏拉圖對話錄釋義的綜述之作。斯勒扎克以閱讀柏拉圖作品的“樂趣”為起點,重新評估了柏拉圖研究領域內神話、反諷、匿名、暗示等熱門論題,集中展示了“書寫批判”、“對邏各斯的幫助”、“空略段落”等把握柏拉圖對話錄的新理念。
本書以胡塞爾、海德格爾等現象學家論述萊布尼茨哲學的資料為基礎,對萊布尼茨直覺理論進行了新的闡釋,揭示其在萊氏哲學中的奠基作用及其現象學意味。
《沉思錄2》是古羅馬斯多葛派著名哲學家愛比克泰德的談話錄!冻了间2》中作者以尋求個人的心靈自由、安寧為宗旨,主張回歸內在的心靈生活,倡導遵從自然規(guī)律過一種自制的生活,追求理想的幸福。他的學說及觀點對其后的哲學和宗教都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早年曾讀過他的作品,對他欽佩有加,自認為是愛比克泰德的私淑
哲學本質上不是一種知識體系,而是系統(tǒng)的反思性批判性思維活動,因此,在研究中就不能搞教條主義,也不能在教學中采取知識灌輸的方法。既然哲學應該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那么只有通過反思和批判,我們才能不斷超越現實和自我,推動我們的認識不斷達到。新的水準。只有這樣的哲學才能成為社會發(fā)展的理論先導。哲學教學應該是論辯式的,而不是布
內容簡介 《本雅明》中的瓦爾特·本雅明(1892-1940)是哲學家、文學家,20世紀的重要知識分子。他的著述,像《德國悲劇的起源》、《技術復制時代的藝術品》,以及遺留為片段的《拱廊計劃》,都是當今人文科學討論的重點。今天,哲學、日耳曼學,還有傳播學、藝術科學、歷史學都在追溯本雅明的著作!侗狙琶鳌费
阿多諾說:“一個人在生活中所實現的,無非就是變換方式彌補童年的嘗試”。《阿多諾》正是再現這種嘗試的嘗試。在簡要介紹阿多諾的生活和思想經歷之后,《阿多諾》廣泛涉獵阿多諾包括藝術與音樂理論在內的多方面思想,并重點分析了阿多諾的批判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