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一部展示四川師范大學圖書館珍本收藏特色的圖書。該書從館藏近五百種珍本中選取約一百種在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等方面比較有特色的圖書,配以書影和簡要的文字說明。書影一般以原刻正文首卷卷端、牌記、批校題跋、鈐印等能體現該書版本特征的書頁,每部書選擇一至兩幅。文字說明,主要包括題名、卷數(存卷情況)、責任者、
本書為上海市靜安區(qū)圖書館海關樓藏古籍善本書錄,共收錄古籍善本69部361冊,包括乾隆六十年及以前之刻本、稿本、抄本、批校題跋本,以及乾隆六十年以后之部分稿本、抄本、校本及稀見之本,按經史子集叢分類編排,具體類目參照《中國古籍總目》。本書的內容包括館藏索書號(即序號)、分類、書名、卷次、著者、版本、冊數、行款、內封、卷端
本書共40萬字,分官刻、私刻、坊刻三篇,將建陽刻書人和刻本書目疏理了一遍。所輯錄的刻書人和刻本書目比以往已知數量有較大幅度增加。共輯錄建陽刻書人966條,其中歷代坊刻刻書人688條,僅明代坊刻刻書人就有515條。一些坊刻刻書人的歷史資料為作者挖掘當地史料所得,在本書中以注的方式首次公開。共輯錄建陽書目3358條,其中宋
本書分三個單元,分別為“宋元遺珍”“明槧概覽”“書林‘清’話”。宋元部分分為宋刻宋印、元刻元印、重修本三個部分。明代部分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各部分普通刻本依內府刻本、官刻本、藩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為序,有則列出,無則不錄。特殊版本分活字本、套印本、稿本、抄本、批校本、覆刻本、四庫底本和大藏經。清代部分分為清前期刻本、
本書為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藏中文史部古籍善本共244種的目錄及書志提要。每篇提要不僅詳列該書作者、卷帙、版本、序跋、凡例、板框、行款、名人校跋及附錄等信息,同時對作者生平、每卷內容及序跋凡例內容等均作介紹,尤其是對該書版本始末、遞刻源流及先后印本情況進行了介紹和考證,并有海內外各大公藏機構收藏情況,《四庫全書總目》《中
《經典常談》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等十三部分,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與歷史脈絡。文字要言不煩、通俗流暢,講透我國文化遺產中的典籍精髓!督浀涑U劇穼懹1942年,80年來廣為流傳,成為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啟蒙經典。全書通過對經典的梳理與講解,讓讀者
本書是朱自清為普通讀者撰寫的介紹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指南,以通俗曉暢、深入淺出的文字,提綱挈領地介紹了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經典作品。全書共十三章,按照歷史發(fā)展的脈絡,梳理了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諸子百家、詩、文等經典內容。是一本優(yōu)秀的國學知識入門讀本。
本書主要介紹文獻專著與文化內涵,包括提綱望領的目錄文獻、考證細致的注釋文獻、卷性浩繁的叢書文獻、關注健康的醫(yī)學著作、開創(chuàng)文明的歷法專著、物為我用的工藝科技著作、精辟深邃的書畫專著、寓情于生的茶酒文化專著等。
本書主要介紹古代經傳與文化內涵,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本書為臺州溫嶺存世古籍所作之提要,非臺州文獻全部,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臺州文獻之盛,是《臺州文獻叢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是對今臺州溫嶺地區(qū)歷代著述的搜集,共著錄古籍二百二十四種,按照經、史、子、集分類,每一類下按照時代之先后羅列;集部著作較多,按朝代分為多卷。對于首次出現的撰述者,以小傳為介紹。概述每種古籍內容、卷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