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雅各文集》第2卷輯錄了由理雅各譯注的《中國圣書(二)》《易經(jīng)》。該書采用英國學者馬克斯·繆勒(FriedrichMaxMüller)主編的《東方圣書》第16卷的英文影印本,于1882年出版。其中理雅各所撰序言和導論及費樂仁(LaurenF.Pfister)撰寫的導讀,均譯成中文,收入本卷。
戰(zhàn)國時期,中國能人輩出、星光熠熠。推行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成為一代雄主;廉頗與藺相如通力合作,書寫了將相和的佳話;身殘志堅的孫臏、以弱勝強的樂毅和田單成為此時的一代名將;雄辯的縱橫家蘇秦和張儀,在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孟子和莊子則分別將孔子和老子的思想進行了發(fā)展,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史記里的朋友圈:從秦國到秦朝》講述了秦國從戰(zhàn)國崛起到建立秦朝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孝公啟用商鞅變法,使秦國強盛超來。白起、王翦等名將助秦始皇六國,一統(tǒng)天下。但秦二世胡亥權臣趙高的倒行逆施,很快將秦推向了動蕩的深淵,zui終引發(fā)勝、吳廣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這期,機智過人的李斯,法家代物韓非子,忠誠勇敢的蒙恬、兄弟,權傾一時的
《史記里的朋友圈:走向強盛的大漢》生動描繪了漢朝從建立到鼎盛的這段歷史。劉邦奠定基業(yè),文景之治恢復國力,開啟了漢武帝的輝煌時代。漢武帝北擊匈奴,推行文化大一統(tǒng),獨尊儒術,開辟絲綢之路,促進中西交流。漢初三杰張良、蕭何、韓信,帝國雙璧衛(wèi)青、霍去病,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等,共同書寫了漢朝的輝煌篇章。呂雉當權后,外戚的崛起,
《史記里的朋友圈:歷史從這里出發(fā)》講述了從上古時期到西周滅亡的歷史,除了《史記》中提到的主要人物之外,武丁的妻子、女戰(zhàn)神婦好,奇怪的釣魚老頭姜太公,直接導致西周滅亡的申侯等都在書中有詳細介紹。閱讀本書,可以了解中華民族的起源,了解上古時期鮮為人知的歷史,了解多個成語的來源,了解先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
平王東遷后,周王室衰微,轟轟烈烈的爭霸時代開始了。在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了很多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第1任霸主齊桓公、講仁義的宋襄公、命運坎坷的晉文公、為秦統(tǒng)一天下打下堅實基礎的秦穆公、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相愛相殺、至今仍為我們津津樂道的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主張道法自然、順勢而為的老子,
呂思勉先生的讀史札記,向來為學術界所推重;他一生所撰的札記,總數(shù)不下一百多萬字,多數(shù)系后人根據(jù)其筆記和論著整理而成,內(nèi)容博大、論述嚴謹,體現(xiàn)其歷史研究的廣闊視野。其內(nèi)容立足于史料辨析和史事考證,同時具有宏觀研討的宗旨,即不僅取得歷史考據(jù)的豐碩成果,而且在考據(jù)之中也映射出精深的史識,是歷來史家讀史札記之書中別具一格的佳作
中國自古以來就與外部世界往來密切,特別是與南亞地區(qū),因為文化、商貿(mào)、交通等關系,官方和民間聯(lián)系格外緊密,有著兩千余年的交往史,積累了很多史料。本書詳細梳理了中國古代與南亞相互交往的歷史,在文獻層面上總結(jié)了中國古代正史、筆記、游記、方志中的相關記載,還把目光擴展到考古學等方面;在學術史層面回顧了古代到20世紀中國人的南亞
《歷史文獻與傳統(tǒng)文化》是由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主辦的學術集刊,創(chuàng)刊于1990年。該刊創(chuàng)立伊始,其根本宗旨即很明確:整理研究歷史文獻,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自創(chuàng)刊以來,本刊堅持這一宗旨,堅持為國家實施文化戰(zhàn)略政策服務,貫徹嚴謹、篤實的學術作風,矢志不懈地努力將本刊打造成為傳播和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平臺。本刊立足古